二月五日花下作

二月五日花如雪,五十二人头似霜。

闻有酒时须笑乐,不关身事莫思量。

羲和趁日沈西海,鬼伯驱人葬北邙。

只有且来花下醉,从人笑道老颠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二月五日那天花朵洁白如雪,五十二个人的头发却白得像霜。
听说有酒的时候就应该欢笑快乐,不涉及自身的事情就不要去忧虑思考。
羲和驾车追逐落日沉入西海,鬼伯催促人们葬在北邙山下。
唯有暂且来到花下畅饮醉倒,任凭他人笑话自己老来疯狂。

注释

二月五日:指农历二月初五这一天。
花如雪:比喻花朵洁白,如同雪花一般。
五十二人:这里可能指一个集体或群体,具体人数不一定实指。
头似霜:形容人们的头发都已变得花白。
闻有酒时:听说有酒可饮的时候。
须笑乐:应当笑口常开,享受快乐。
不关身事:与自身利益无关的事情。
莫思量:不必过多考虑,不必忧虑。
羲和:神话中的太阳神,驾着日车在天空中运行。
日沈西海:太阳落山,象征时间的流逝。
鬼伯:指死神或阴间的使者。
北邙:古代洛阳北面的一座山,常用来代指墓地。
从人笑道:任由别人取笑。
老颠狂:形容年老后仍保持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标题为《二月五日花下作》。诗中通过描写二月初的雪花纷飞,以及老年人的头发如霜来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生命无常的感慨,但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态度。

“二月五日花如雪,五十二人头似霜。”这两句通过鲜明的比喻,将自然界的雪花与老人的白发相联系,不仅描绘出生动的画面,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

“闻有酒时须笑乐,不关身事莫思量。”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的生活哲学,即在能够享受的时候就应该尽情欢乐,对于不属于自己的事情则不必多想,这种态度体现出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羲和趁日沈西海,鬼伯驱人葬北邙。”这两句通过对古代神话和历史事件的引用,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想象力。羲和是太阳神话中驾驭日车的神祇,鬼伯则是掌管死亡和埋葬的神灵。这里借用这些意象来进一步强调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最后,“只有且来花下醉,从人笑道老颠狂。”诗人提出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即在春天的花下尽情享受,醉心于美好的时光之中。即使旁人笑他为老而愚,也不以为意,这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情怀,是诗人积极应对生命无常的一种方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生动的想象,展现了诗人的豁达与智慧,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珍惜光阴、活在当下的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人定

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

翠屏遮烛影,红袖下帘声。

坐久吟方罢,眠初梦未成。

谁家教鹦鹉,故故语相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入峡次巴东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王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

月好共传唯此夜,境闲皆道是东都。

嵩山表里千重雪,洛水高低两颗珠。

清景难逢宜爱惜,白头相劝强欢娱。

诚知亦有来年会,保得晴明强健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八月十五日夜闻崔大员外翰林独直对酒玩月因怀禁中清景偶题是诗

秋月高悬空碧外,仙郎静玩禁闱间。

岁中唯有今宵好,海内无如此地闲。

皓色分明双阙榜,清光深到九门关。

遥闻独醉还惆怅,不见金波照玉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