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峡次巴东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王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不知道远在边远的郡城什么时候能到达,但仍然喜悦全家一起踏上这次旅程。
迢迢万里的王家差旅在三峡之外,百年来的生计全在这一条小船之中。
巫山的傍晚满是沾湿花瓣的雨水,陇水的春天逆流而上充满风浪。
两片红旗伴随着几声鼓点,使君乘坐的船只驶向上游的巴东。

注释

不知:不知道。
远郡:指远方的郡城。
何时:什么时候。
犹喜:仍然喜悦。
此去:踏上这次旅程。
万里:形容路途遥远。
王程:朝廷指派的行程。
三峡:长江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百年:形容长期。
生计:生活所需。
一舟:一条船。
中:之中。
巫山:位于长江三峡附近的一座山。
暮足:傍晚时分。
沾花雨:被花瓣打湿的雨水。
陇水:泛指西北地区的河流。
春多:春天常常有。
逆浪风:逆流而上的风浪。
两片:两个。
红旌:红色的旗帜。
数声:几声。
鼓:鼓声。
使君:对地方官员的尊称。
艛艓:古代的一种官船。
巴东:古地名,位于长江三峡东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行的场景,表达了对家庭团聚以及未来生计的期待与规划。开篇两句“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表明诗人对未知的旅途终点没有确切的预期,但却乐于与全家共同前行,这种情感是温馨且充满希望的。

接着,“万里王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则写出了诗人面临的宏大壮观——长达万里的航程,以及对未来百年的规划都寄托于这艘小船之上。这里的“王程”指的是通往远方的道路,而“三峡外”则是指著名的长江三峡,象征着旅途的艰险与壮丽。

第三句“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感受。巫山是长江三峡之一的名山,“沾花雨”形象地表达了春天雨后的湿润与清新;而“陇水春多逆浪风”则描绘了逆流而上的艰难和挑战。

最后两句“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展示了诗人对旅途中的节庆气氛的感受。这里的“两片红旌”指的是旗帜,“数声鼓”则是节日中常见的鼓声;而“使君艛艓上巴东”则写出了诗人在节日中继续行程,前往巴东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旅途中的不确定性与挑战时所表现出的乐观、坚定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

月好共传唯此夜,境闲皆道是东都。

嵩山表里千重雪,洛水高低两颗珠。

清景难逢宜爱惜,白头相劝强欢娱。

诚知亦有来年会,保得晴明强健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八月十五日夜闻崔大员外翰林独直对酒玩月因怀禁中清景偶题是诗

秋月高悬空碧外,仙郎静玩禁闱间。

岁中唯有今宵好,海内无如此地闲。

皓色分明双阙榜,清光深到九门关。

遥闻独醉还惆怅,不见金波照玉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临风一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银台金阙夕沈沈,独宿相思在翰林。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