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六感.宋

寄奴真伟人,落拓龙潜地。

据筵呼五木,已有吞世气。

世期值阳九,天纲日沦替。

偏邦或跨州,卑号犹称帝。

匪乘艰棘运,英姿畴能济。

南戡奠番禺,西狩澄泾渭。

功虽与世隆,道亦因人废。

缅怀揖让风,黄屋身如寄。

颓波日奔迫,夜壑迁神器。

巢由独贤哉,高纵邈难继。

形式: 古风

翻译

寄奴确是伟人,身处逆境如潜龙。
在宴席上指挥博弈,他已有吞并天下的气势。
世人期待他扭转厄运,但天道沦丧,权柄更迭频繁。
即使在偏远之地,他也自封为帝,超越州界。
并非仅凭艰难时势,他的英明才能拯救国家。
南征平定番禺,西狩安定泾渭,功绩显赫。
他的功绩虽被世人称赞,但道德衰落也因人而异。
怀念古代谦让之风,他似寄居黄屋的君主。
动荡局势日益逼近,神器最终落入他人之手。
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他们的贤德难以企及。

注释

伟人:卓越的人物。
落拓:困顿失意。
龙潜地:比喻深藏不露,等待时机。
据筵:坐在宴席上。
吞世气:豪迈的气势,有吞并天下之意。
阳九:指灾难时期。
天纲:天道,自然法则。
颓波:衰败的潮流。
神器:象征权力的宝物。
巢由:古代隐士,指巢父和许由。
高纵:高尚的行为,超脱世俗。

鉴赏

这首诗名为《建康六感》,出自北宋词人刘子翚之手。诗中充满了对古人英杰品格的怀念和赞美,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隐喻。

"寄奴真伟人,落拓龙潜地。" 这两句以比兴的手法,将那些伟大的历史人物比作龙蛇之类,表达他们在世上的不凡之处,但又不得志,仿佛沉潜于地下,寄托于世间的尘土之中。

"据筵呼五木,已有吞世气。" 这两句则描绘古人胸怀壮志,意欲扛鼎济世,虽然身处困顿,但内心仍然坚持着改变世界的宏伟抱负。

接下来的几句"世期值阳九,天纲日沦替。偏邦或跨州,卑号犹称帝。匪乘艰棘运,英姿畴能济。" 是对历史时局的感慨与对英雄人物不凡气概的赞颂。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即便是微末之身,也能自称帝王,表明了诗人对于那些能够在乱世中保持高贵品格的人物的敬仰。

"南戡奠番禺,西狩澄泾渭。功虽与世隆,道亦因人废。" 这几句则描绘古人南征北战,以建功业,但最终功业虽然宏大,却也随着时代的更迭而逐渐被遗忘,彰显了历史无情和英雄末路的悲凉。

最后两句"缅怀揖让风,黄屋身如寄。颓波日奔迫,夜壑迁神器。巢由独贤哉,高纵邈难继。" 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杰之风的缅怀,以及对于自己处境的无奈感受。黄屋指的是皇宫,但诗中却用“如寄”来形容自己的身世,意味着即便是在尊贵的位置,也感到自身如同行旅一般,没有根基。而最后两句则是对那些难以复制的高尚品格和过人的成就表示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英杰人物的怀念与赞美,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时代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673)

刘子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字:彦冲
  • 号:屏山
  •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 生卒年:huī)(1101~1147

相关古诗词

建康六感.陈

悲风啸荒垣,歌断庭花曲。

璧月夜沈辉,琼树春销馥。

郊圻游从盛,想像犹经目。

丽景明新妆,清波映鲜服。

承恩属令姿,被选皆华族。

朝从结绮游,暮向临春宿。

意高时忽谢,步远涂方促。

荣华事不长,哀乐情难足。

悠悠六朝事,转眄风惊烛。

永怀兴亡端,斯文惭丽缛。

形式: 古风

建康六感.晋

日昃无全照,南迁事仓忙。

龙谣方协瑞,星祸已告亡。

凌迟百年运,凛凛危莫将。

向来问鼎人,项背常相望。

环宫白羽列,面阙鸣弦张。

膺图未跻泰,卜世岂在长。

独怜短辕公,推刃杀忠良。

百身嗟莫赎,一恸鬓成苍。

时移事亦更,为宋复为梁。

惟有采石潮,年年到前岗。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建康六感.梁

开图属英睿,失国由昏愞。

斯人异前脩,拨乱旋致乱。

轻刑下益肆,厚爵臣弥叛。

聪明驰万机,精苦徒宵旰。

凤冕敬方袍,鸾旗游彼岸。

悠然弃从怀,临机复难断。

那知千佛力,不纾一寇难。

酒色覆商周,神仙荡秦汉。

趋亡固多轨,荒迷卒同贯。

微圣常鲜终,抚册三慨叹。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径山寄生子作道服三首(其三)

粲粲休誇绮与纨,纫兰制芰亦良难。

此袍遍满三千界,要与寒儿共解颜。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