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曲三首(其一)

晨鸡初鸣当夜半,少妇出房愁思乱。

晨鸡再鸣月入帷,少妇出门郎马嘶。

晨鸡三鸣月在道,道上马嘶声渐杳。

马嘶渐杳鸡乱鸣,桃灯泣泪天未明。

后夜闻鸡北窗下,梦里鸡声候郎马。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妇在夜晚与丈夫分别后的思念之情,通过鸡鸣声和时间的流逝来展现她内心的波动与等待。诗中运用了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又深情的氛围。

首句“晨鸡初鸣当夜半”,以鸡鸣作为时间的标志,暗示了夜晚的深沉与寂静,同时也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而这对少妇来说,意味着与丈夫的离别。接下来,“少妇出房愁思乱”一句直接点明了人物情感状态,表现出少妇因离别而产生的复杂情绪,既有对未来的担忧,也有对相聚的渴望。

“晨鸡再鸣月入帷”、“晨鸡三鸣月在道”两句,通过鸡鸣次数的变化和月亮位置的移动,形象地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同时也暗示了少妇等待的漫长与煎熬。随着鸡鸣声的渐远,马嘶声也逐渐消失在远方,这不仅是空间上的远离,也是情感上的疏离,进一步加深了少妇的孤独感。

“马嘶渐杳鸡乱鸣,桃灯泣泪天未明”这两句,将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巧妙结合,鸡鸣声与马嘶声的对比,以及桃灯的象征意义(可能暗指女子的容颜或内心的希望),都为诗歌增添了几分哀愁与期待。最后,“后夜闻鸡北窗下,梦里鸡声候郎马”则表达了少妇在梦境中寻找慰藉,期待着与丈夫重逢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她对爱情的执着与信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成功地传达了少妇在离别与等待中的复杂心情,展现了古代女性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收录诗词(1955)

胡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鸡鸣曲三首(其二)

一鸣六龙海波赤,再鸣旸谷东方白。

三鸣阊阖参差开,紫云飞绕金银台。

天街夜夜鸡鸣早,珂佩朝回霜满道。

绮疏花影晏眠人,梦里鸡声不知晓。

形式: 乐府曲辞

鸡鸣曲三首(其三)

晨鸡初鸣月在堂,少妇挑灯开洞房。

晨鸡再鸣月在树,门前马嘶郎欲去。

城西月落鸡三鸣,出户不闻郎马声。

马声已远鸡声静,回首不知郎远近。

寄语晨鸡休浪啼,啼时愿郎归马嘶。

形式: 乐府曲辞

乌栖曲

今夜乌栖向何处,哑哑飞绕深宫树。

宫中美人醉不醒,空劳尔乌啼到明。

形式: 乐府曲辞

乌啼曲

秦乌哑哑啼复啼,夜夜不离庭树枝。

妾听乌啼识乌意,明日官家赦书至。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