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每日看天色,今年厌雨声。
重新六甲换,喜得一朝晴。
疲卒淹穷谷,饥民守坏城。
竹深荷净处,犹忆旧承平。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的荒凉景象和人民的困苦生活。开篇“每日看天色,今年厌雨声”表达了对晴朗天气的渴望以及对连绵细雨的厌倦,这里的“今年”二字暗示着长时间的不利影响。接下来的“重新六甲换,喜得一朝晴”则是对短暂好天气的珍惜和欢庆,其中“六甲”指的是古代的干支纪日法,换算到具体日期。
然而,诗人随即转入现实的艰辛:“疲卒淹穷谷,饥民守坏城。”这里,“疲卒”形容士兵的疲惫状态,“淹穷谷”则是深山峻岭中被战火围困的小村庄;“饥民守坏城”描绘了饥饿百姓在破败的城墙下挣扎求生的悲惨景象。
最后两句“竹深荷净处,犹忆旧承平。”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太平盛世的怀念。在战乱中,即便是在竹林深处、荷花清净的自然美景里,也无法抚慰心灵的创伤,只能通过回忆往昔的和平时光来获得些许安慰。
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记忆中的美好,展现了诗人对于乱世的无奈与对太平盛世的深切怀念。
不详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生红一簇海榴枝,惭愧虚翁两鬓丝。
久客湖山何足恋,□□父子自相知。
江南江北千钟酒,身后身前万首诗。
连□□霖忽开朗,人生亦有晚晴时。
拔茅犹在盍归休,何事清河日倚楼。
百岁四分三已过,十朝九醉一无愁。
独遗蕙帐容逋客,谁向瓜田识故侯。
定是紫阳山下路,西风仙袂揖浮丘。
强展愁眉进一杯,年年红熟见杨梅。
至亲阻寇全无信,时贵嫌贫近不来。
京兆旧游张敞马,督亢遥望剧辛台。
华荣寂寞手翻覆,好在徉狂老万回。
本非高蹈挂朝冠,自是危途举足难。
世上十年人不识,山中五月夜犹寒。
感风垂死骨骸痛,止酒近旬杯杓乾。
牵率亲朋致嘉惠,时危敢作等閒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