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一日生朝三首(其二)

本非高蹈挂朝冠,自是危途举足难。

世上十年人不识,山中五月夜犹寒。

感风垂死骨骸痛,止酒近旬杯杓乾。

牵率亲朋致嘉惠,时危敢作等閒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我并非有意远离尘世,而是身处险境每一步都艰难。
在世间已十年无人识我,山中五月夜晚仍觉寒冷。
疾病缠身,风声使我骨头疼痛,近十日滴酒未沾,杯子都快干了。
我尽力拉拢亲朋,给予恩惠,时局危急,岂敢等闲视之。

注释

本非:并非。
高蹈:超脱世俗。
挂朝冠:远离官场。
危途:危险的道路。
举足:行走。
十年人不识:世人十年未识我。
五月夜犹寒:即使五月山中夜晚依旧寒冷。
感风:感受风寒。
骨骸痛:身体疼痛。
止酒:戒酒。
杯杓乾:杯子都快空了。
牵率:拉拢。
亲朋:亲朋好友。
嘉惠:美好的恩惠。
时危:时局危急。
敢作等閒看:怎敢轻易对待。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五月十一日生朝三首(其二)》。诗中通过对个人境遇和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无奈。

"本非高蹈挂朝冠,自是危途举足难。"

这一句表明诗人并非生来就有登上高位之志,而是身处险恶的时代,每一步都需要小心谨慎。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以及个人的生存困境。

"世上十年人不识,山中五月夜犹寒。"

诗人感慨于长时间未能在世间扬名,即使在深山之中,到了五月的夜晚依旧感到冷清,这里“寒”字不仅指气温,更隐喻着诗人的内心孤独与悲凉。

"感风垂死骨骸痛,止酒近旬杯杓乾。"

此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疾病中苦斗的情况,连续多日未饮酒,以至于酒杯干涸,这些生动的细节展现了诗人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

"牵率亲朋致嘉惠,时危敢作等閒看。"

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在困顿之中仍念及亲朋好友,希望能够给予他们一些帮助或安慰,但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以及对于未来不敢有过多奢望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遭遇与内心世界的刻画,深刻地反映了宋末元初时期社会动荡、个人命运多舛的时代背景。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五月十一日生朝三首(其一)

浊醪儿辈尚能谋,且勿惊忧且勿愁。

不肯前朝峨豸角,可于当世较蝇头。

永无紫绶金章梦,甘与青鞋布袜休。

旦夕贼平岁中熟,茅柴杯外更何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五月十一日早问政山房三首(其三)

纵不烧丹汞,村人总是仙。

今朝才酒债,明日有柴钱。

指草能医病,争棋每让先。

活龙肯相赠,竹杖掘深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五月十一日早问政山房三首(其二)

四十里苍翠,中环万屈盘。

望城藏谷底,觅路上云端。

笋出一春醉,樵深三伏寒。

山翁无将相,祇是敬黄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五月十一日早问政山房三首(其一)

道士携壶酒,相迎劝瓦卮。

野葩芳杖屦,林霭润须眉。

自说夜频醉,不知朝有饥。

问曾辟谷否,擘树嚼松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