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卿致仕

子房筹策汉时功,身退超然慕赤松。

馀烈尚能开后世,高材今复继前踪。

执鞭始负平生愿,操几何知此地逢。

窃食一官惭未艾,绪言方赖赐从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张良策划汉朝大业,功成后超脱如赤松仙人。
他的功绩仍激励后世,杰出人才又继承了他的足迹。
起初只想执鞭为官,谁知命运安排在此相遇。
仅做一官已感惭愧,期待您的教诲使我从容应对。

注释

筹策:策划,计谋。
超然:超脱世俗,超凡入圣。
赤松:传说中的仙人名,象征隐逸。
馀烈:遗留的功绩或影响。
执鞭:比喻低微的职位,如驾车者。
平生愿:一生的愿望或理想。
操:此处指命运或际遇。
绪言:临别赠言,恳切的话语。
赐从容:得到从容的指导或宽慰。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表达了对朋友辞官归隐生活的赞美和向往。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充满了对自然和高洁人格的赞颂。

"子房筹策汉时功,身退超然慕赤松。"

这两句通过历史上著名的策士张良(字子房)比喻诗中的主人公张卿,他不仅有筹划天下之才,更能在功成名就后超脱世俗,如同古人所崇尚的长生不老之神赤松。表明张卿不仅功绩显赫,而且能够超脱尘世,追求一种高洁的生活。

"馀烈尚能开后世,高材今复继前踪。"

这两句强调了张卿的才能和成就不仅为当时所仰赖,更能启迪后人,他的才华如同古代圣贤一样,值得后人学习和追随。

"执鞭始负平生愿,操几何知此地逢。"

这里的“执鞭”比喻张卿手握生平所承诺的志向与决心,而“始负”则表明这是他一贯以来的愿望。诗人通过问句“操几何知此地逢”,既表达了对张卿坚守初心的赞赏,也流露出了一种对这种境遇难得的感慨。

"窃食一官惭未艾,绪言方赖赐从容。"

最后两句诗人以“窃食”自比,表达了自己在仕途上的不如意和内心的不安与惭愧。而“绪言”则是希望张卿能够宽慰自己的心情,让自己也能像他一样,从容不迫地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张卿辞官后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人格和超脱世俗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自身在仕途上的不安与惆怅。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送张甥赴青州幕

人情每期费,之子适予心。

老饯城东陌,悲分岁暮襟。

少留班露草,遂往隔云林。

未觉青丘远,因风嗣好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送张颉仲举知奉新

故人为邑士多称,繇赋宽赊狱讼平。

老吏闭门无重糈,荒山开陇有新粳。

方挥玉麈日边坐,又结铜章天外行。

此去料君归不久,挟材如此即名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

朝廷孝治称今日,乡郡荣归及壮时。

关吏相呼迎印绶,里儿争出望旄麾。

北堂已足誇三釜,南亩当今识两歧。

独我尚留真有命,天于人欲本无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李太保知仪州

北平上谷当时守,气略人推李广优。

还见子孙持汉节,欲临关塞抚羌酋。

云边鼓吹应先喜,日下旌旗更少留。

五字亦君家世事,一吟何以称来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