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甥赴青州幕

人情每期费,之子适予心。

老饯城东陌,悲分岁暮襟。

少留班露草,遂往隔云林。

未觉青丘远,因风嗣好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送张甥赴青州幕》。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期盼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人情每期费,之子适予心。"

这两句开头便道出了人们之间的情谊难得,特别是像张甥这样的朋友,其情意刚好投合于我心中。这不仅是对友情的赞美,也透露出诗人对即将离别之人的依恋。

"老饯城东陌,悲分岁暮襟。"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一幅送别的情景:在城东的田野里,秋风起时,人们常于此地送行。在这里,诗人感叹时间流逝,岁月蹉跎,朋友间的情谊又一次被岁暮所分割。"老饯"指的是秋收后的余粮,用以比喻时光的残留与凋敝。

"少留班露草,遂往隔云林。"

诗人希望张甥能够在这里稍作停留,不要急于离开。但现实是朋友终将远行,穿过云雾缭绕的山林而去。这两句表达了对即将消逝友情的不舍,以及面对别离时的无奈。

"未觉青丘远,因风嗣好音。"

最后,诗人似乎还没有意识到那遥远的青丘(指朋友要去的地方)有多么远,但他希望通过风把自己的祝愿传达给张甥。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也寄托着诗人的美好祝愿。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送别的情景,抒发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常之感。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佳作。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送张颉仲举知奉新

故人为邑士多称,繇赋宽赊狱讼平。

老吏闭门无重糈,荒山开陇有新粳。

方挥玉麈日边坐,又结铜章天外行。

此去料君归不久,挟材如此即名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

朝廷孝治称今日,乡郡荣归及壮时。

关吏相呼迎印绶,里儿争出望旄麾。

北堂已足誇三釜,南亩当今识两歧。

独我尚留真有命,天于人欲本无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李太保知仪州

北平上谷当时守,气略人推李广优。

还见子孙持汉节,欲临关塞抚羌酋。

云边鼓吹应先喜,日下旌旗更少留。

五字亦君家世事,一吟何以称来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李质夫之陕府

平世求才漫至公,悠悠羁旅士多穷。

十年见子尚短褐,千里随人今北风。

户外屦贫虚自满,樽中酒贱亦常空。

共嫌欲老无机械,心事还能与我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