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平洲僧

天地一身閒,袈裟裹乱山。

听经离竺寺,结制去云间。

包重悬诗稿,藤枯带藓斑。

西风落梧叶,应又向西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我身处天地之间,一身自在,身穿袈裟漫步在乱山之中。
在离开竺寺聆听佛法时,我决定前往云间修行。
背着沉重的书稿,藤蔓已干枯,上面布满苔藓斑点。
秋风吹落梧桐叶,我想这西风又将我送往西方的修行之路。

注释

天地:广阔的空间和大地。
一身閒:身心自由无拘束。
袈裟:僧侣穿的长袍。
乱山:杂乱的山峦。
听经:聆听佛法。
竺寺:印度的佛教寺庙(这里可能指代某个寺庙)。
结制:出家修行。
云间:高远的天空或隐喻修行的高境界。
诗稿:写有诗歌的手稿。
藤枯:藤蔓枯萎。
藓斑:苔藓的痕迹。
西风:秋风。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
向西还:朝着西方(可能象征着佛教中的西方极乐世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独自游历山水的场景。"天地一身閒",开篇即展现出僧人的超然心境,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心境闲适。"袈裟裹乱山",形象地描绘了僧人披着袈裟行走在山野之间,禅意与自然景色相映成趣。

"听经离竺寺,结制去云间",写僧人离开寺庙,专心聆听佛法,然后踏上云游之路,表现出其对佛教修行的执着和追求。"包重悬诗稿",暗示他带着诗书,不仅追求精神的解脱,也保留着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藤枯带藓斑"进一步描绘环境的荒凉与僧人的坚韧,藤蔓枯萎,却仍有藓苔点缀,象征僧人虽身处艰苦,但内心世界丰富而深沉。最后两句"西风落梧叶,应又向西还",以季节更迭和梧叶飘零,寓言僧人将随着西风继续他的旅程,最终可能还会回归,给人留下想象空间。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独行山水、追求佛法的孤寂与坚定,以及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具有浓厚的禅意和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123)

徐集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饯吴西畴东归

交情寥落若商参,谁是如兰可断金。

别去社中怀旧友,喜来湖上共新吟。

好山争似居家看,冷菊难禁在旅心。

我欲学君归未得,来年竹屋再相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客怀

衣袂半埃尘,堪嗟白发新。

古今同逆旅,湖海未归人。

雨霁船争渡,花飞鸟怨春。

片云千里迥,日日谩烹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客梦

人生总总汩浮荣,勘破令人厌宦情。

竹屋无时劳结梦,秫田何日遂归耕。

雨侵药灶莓苔长,秋透书台笔砚清。

渐老鬓毛犹未雪,此身犹及见升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春日访四圣郑渭滨

访旧孤山去,桃花观里春。

迎香开道室,借酒酌吟人。

琴操音还古,蔬盘味却真。

斜阳各分散,一水隔红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