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休禅师双峰寺

双扉碧峰际,遥向夕阳开。

飞锡方独往,孤云何事来。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相送东郊外,羞看骢马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两扇门扉紧邻翠绿山峰,向着远方的夕阳缓缓开启。
僧人手持锡杖独自离去,为何孤独的云朵也随他而来?
寒冷的水潭倒映着明亮的月亮,秋雨打湿了青苔路面。
在东郊的尽头,我们相互送别,我不忍心看着你骑着骢马回头离去。

注释

双扉:两扇门。
碧峰:翠绿色的山峰。
遥向:向着远方。
夕阳:落日。
飞锡:僧人手持的锡杖。
独往:独自离去。
孤云:孤独的云朵。
何事:为何。
寒潭:寒冷的水潭。
白月:明亮的月亮。
秋雨:秋天的雨水。
青苔:覆盖在地面上的青色苔藓。
东郊:东边的郊野。
羞看:不忍心看。
骢马:毛色黑白相间的马。
回:回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间风光图。"双扉碧峰际,遥向夕阳开"中的“双扉”指的是寺庙的大门,这里形象地将山峰比喻为一对敞开的门扉,迎接远处的夕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登临高处,目睹壮丽景色时的心情。

"飞锡方独往,孤云何事来"中,“飞锡”可能指的是鸟儿或是山间小径上的行者,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方独往"表明诗人此刻的心境,是一种向往远离尘世的孤独。而“孤云何事来”则是在询问那飘渺的云朵为何而至,或许是对自己心境的一种比喻。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两句描绘了一幅清冷宁静的山谷风光。"寒潭"指的是深山中的幽静湖泊,它们在夜晚映照着洁白的月亮,显得格外宁静。"秋雨上青苔"则是说经过秋天细雨的滋润,小径上的苔藓变得更加湿润和翠绿。

"相送东郊外,羞看骢马回"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郊外道别时的情景。"相送"意味着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情,而"羞看骢马回"则透露出一种留恋和不舍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山间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争的超脱。同时,诗中也流露着一股淡淡的离别之愁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这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山水田园诗。

收录诗词(486)

刘长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字:文房
  •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709—789

相关古诗词

湘中纪行十首.赤沙湖

茫茫葭菼外,一望一沾衣。

秋水连天阔,涔阳何处归。

沙鸥积暮雪,川日动寒晖。

楚客来相问,孤舟泊钓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湘中纪行十首.洞山阳

旧日仙成处,荒林客到稀。

白云将犬去,芳草任人归。

空谷无行径,深山少落晖。

桃园几家住,谁为扫荆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湘中纪行十首.斑竹岩

苍梧在何处,斑竹自成林。

点点留残泪,枝枝寄此心。

寒山响易满,秋水影偏深。

欲觅樵人路,蒙笼不可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湘中纪行十首.湘妃庙

荒祠古木暗,寂寂此江濆。

未作湘南雨,知为何处云。

苔痕断珠履,草色带罗裙。

莫唱迎仙曲,空山不可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