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山诗十二首(其五)碧云寺

翠殿朱扉翔紫清,璇题金榜日晶晶。

青莲宛转开仙界,玉阙分明入化城。

双涧循除鸣佩玦,三花拂槛映幡旌。

贵人一去无消息,野老依稀识姓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碧云寺的壮丽景象与历史沧桑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碧云寺的建筑特色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首句“翠殿朱扉翔紫清”,翠绿的殿堂与朱红的门扉在紫色的天空中显得格外醒目,展现出碧云寺的庄严与神秘。接着,“璇题金榜日晶晶”一句,通过金色的题字和闪耀的日光,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的辉煌与神圣。

“青莲宛转开仙界,玉阙分明入化城”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青莲比作通往仙境的道路,玉阙则象征着化城的圣洁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碧云寺超凡脱俗之美的赞叹。

“双涧循除鸣佩玦,三花拂槛映幡旌”描绘了寺内清幽的环境与祥和的气氛。双涧潺潺,佩玦叮咚,三花轻拂,幡旌映照,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庄重的画面。

最后,“贵人一去无消息,野老依稀识姓名”两句,通过对比贵人与普通人的不同命运,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世事的无常。尽管昔日的繁华已逝,但碧云寺依然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见证着时间的流转。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碧云寺的美丽景色,也蕴含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文徵明作为明代著名画家兼书法家的独特艺术视角和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游西山诗十二首(其六)宿弘济院

一龛灯火宿山寮,人静方知上界高。

阁外千峰寒吐月,空中群木夜鸣涛。

不愁云雾衣裳冷,秪觉烟霞应接劳。

辛苦忙缘难解脱,五更清梦破云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游西山诗十二首(其七)游普福寺观道傍石涧寻源至五花阁

道傍飞涧玉淙淙,下马寻源到上方。

怒沫洒空经雨急,洑流何处出云长。

有时激石闻琴筑,便欲沿洄汎羽觞。

还约夜凉明月上,五花阁下听沧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游西山诗十二首(其八)歇马望湖亭

寺前杨柳绿阴浓,槛外晴湖白映空。

客子长途嘶倦马,夕阳高阁送飞鸿。

即看野色浮天际,已觉扁舟落掌中。

三月燕南花满地,春光都在五云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游西山诗十二首(其九)吕公洞

何时神斧擘幽崖,古窦春云福地开。

翠壁未磨耶律字,石床曾卧吕公来。

阴寒四面凝苍雪,秀色千年蚀紫苔。

凡骨未仙留不得,刚风吹下夕阳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