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山诗十二首(其七)游普福寺观道傍石涧寻源至五花阁

道傍飞涧玉淙淙,下马寻源到上方。

怒沫洒空经雨急,洑流何处出云长。

有时激石闻琴筑,便欲沿洄汎羽觞。

还约夜凉明月上,五花阁下听沧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西山时,对沿途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与感悟。首句“道傍飞涧玉淙淙”以“玉淙淙”形容流水声清脆悦耳,仿佛玉石碰撞发出的声音,生动地展现了水声之美。接着,“下马寻源到上方”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探索精神。

“怒沫洒空经雨急,洑流何处出云长”两句,通过“怒沫”、“雨急”、“洑流”、“云长”等词,描绘了水流在雨后湍急奔腾的景象,以及水流从云中流出的壮观情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

“有时激石闻琴筑,便欲沿洄汎羽觞”则运用比喻手法,将水流冲击石头的声音比作琴筑之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欣赏,同时流露出一种想要沉浸于自然之中,享受这份宁静与和谐的愿望。

最后,“还约夜凉明月上,五花阁下听沧浪”两句,预示着诗人计划在夜晚凉爽之时,于五花阁下倾听流水的声音,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热爱之情。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游西山诗十二首(其八)歇马望湖亭

寺前杨柳绿阴浓,槛外晴湖白映空。

客子长途嘶倦马,夕阳高阁送飞鸿。

即看野色浮天际,已觉扁舟落掌中。

三月燕南花满地,春光都在五云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游西山诗十二首(其九)吕公洞

何时神斧擘幽崖,古窦春云福地开。

翠壁未磨耶律字,石床曾卧吕公来。

阴寒四面凝苍雪,秀色千年蚀紫苔。

凡骨未仙留不得,刚风吹下夕阳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游西山诗十二首(其十)功德寺

西来禅观两牛鸣,曾是宣王玉辇行。

宝地到今遗路寝,山僧犹及见鸾旌。

琅函万品黄金字,飞阁千寻白玉楹。

头白中官无复事,夕阳相对说承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游西山诗十二首(其十一)玉泉亭

爱此寒泉玉一泓,解鞍来上玉泉亭。

潜通北极流虹白,俯视西山落镜清。

最喜须眉摇绿净,忍将缨足濯清泠。

马头无限红尘梦,总到阑干曲畔醒。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