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山诗十二首(其八)歇马望湖亭

寺前杨柳绿阴浓,槛外晴湖白映空。

客子长途嘶倦马,夕阳高阁送飞鸿。

即看野色浮天际,已觉扁舟落掌中。

三月燕南花满地,春光都在五云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西山时,在歇马望湖亭所见的壮丽景色。首联“寺前杨柳绿阴浓,槛外晴湖白映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宁静,寺前的杨柳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翠绿,而远处的湖面在晴朗的天空映照下泛着洁白的光芒。颔联“客子长途嘶倦马,夕阳高阁送飞鸿”则通过旅人和飞鸿的形象,营造出一种悠远而略带孤独的氛围,长路跋涉的旅人骑着疲惫的马儿,夕阳下的高阁则映衬着飞翔的鸿雁,构成了一幅动与静、远与近交织的画面。颈联“即看野色浮天际,已觉扁舟落掌中”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读者的目光引向更广阔的天地,仿佛可以看见远方的田野在天边轻轻浮动,而自己仿佛已经驾驭着小舟,在掌心间自由航行。尾联“三月燕南花满地,春光都在五云东”则以燕南的繁花似锦,春光无限的景象收束全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赞美与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情感。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游西山诗十二首(其九)吕公洞

何时神斧擘幽崖,古窦春云福地开。

翠壁未磨耶律字,石床曾卧吕公来。

阴寒四面凝苍雪,秀色千年蚀紫苔。

凡骨未仙留不得,刚风吹下夕阳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游西山诗十二首(其十)功德寺

西来禅观两牛鸣,曾是宣王玉辇行。

宝地到今遗路寝,山僧犹及见鸾旌。

琅函万品黄金字,飞阁千寻白玉楹。

头白中官无复事,夕阳相对说承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游西山诗十二首(其十一)玉泉亭

爱此寒泉玉一泓,解鞍来上玉泉亭。

潜通北极流虹白,俯视西山落镜清。

最喜须眉摇绿净,忍将缨足濯清泠。

马头无限红尘梦,总到阑干曲畔醒。

形式: 七言律诗

游西山诗十二首(其十二)西湖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

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

思家忽动扁舟兴,顾影深怀短绶惭。

不尽平生淹恋意,绿阴深处更停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