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杂述(其六)

海上拾凫毛,陆离三丈长。

岂不洵文采,对之神色怆。

繁华少年子,三五自成行。

铜驼且流血,金谷且流觞。

为我问广武,天道何茫茫。

剑解穿壁飞,不解斩河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读史杂述(其六)》,由明代诗人魏学洢所作。诗中以“海上拾凫毛”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历史人物的追求与执着,如同在海中寻找珍贵的羽毛,虽历经艰辛,却依然执着于获取那份独特的文采。接着,“陆离三丈长”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追求的深远与不凡。

“岂不洵文采,对之神色怆”,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才华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才华的敬仰,也有对命运无常的感慨。接下来,“繁华少年子,三五自成行”描绘了一群年轻有为的历史人物,他们或结伴而行,或各自独立,展现了不同的人生轨迹和选择。

“铜驼且流血,金谷且流觞”两句运用了典故,分别指代历史上的战乱与繁荣景象,通过对比,突出了历史变迁的残酷与美好并存的特点。最后,“为我问广武,天道何茫茫”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命运的深思,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寻,引人深思。

“剑解穿壁飞,不解斩河阳”则是对历史英雄行为的描述,一方面赞扬了他们的英勇与智慧,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英雄们面对复杂局势时的无奈与局限。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独到见解和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173)

魏学洢(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 字:子敬
  • 籍贯: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
  • 生卒年:约1596——约1625

相关古诗词

读史杂述(其七)

番儿歌阿干,鲜卑山色寒。

阿干歌声苦,鲜卑水酸楚。

武皇虎豹威,猛力廓郊圻。

骨肉快相啖,诸儿还日稀。

秦川血没腕,六宫已灰飞。

为歌阿干曲,曲终泪沾衣。

形式: 古风

读史杂述(其八)

番儿花箭强,金簳狼牙脊。

单枝折如朽,十九胜千百。

兄弟相为依,一如箭在笮。

敦弓交驩好,角弓刺乖隔。

我作折箭吟,阿干第二拍。

形式: 古风

读史杂述(其九)

时危保七尺,恬淡颇有馀。

志扶大厦倾,那得屏人居。

岌岌宋鼎折,扛者须贲诸。

袁刘两骲箭,射堋安得除。

青青石城月,夜夜石城闾。黄?捧玉玺,乳妪竟何如。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读史杂述(其十)

吴翁初虎啸,顾盼生雄风。

领军三十年,对之何梦梦。

跛奴一朝至,探鷇还呼熊。

昨日昭阳殿,今日单于宫。

徒令韦衡州,热血喷长空。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