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食李有感呈彦时兄

葵花已过荷花繁,南风入户清而温。

担头有李初入眼,令人引脰怀家园。

三年为客在两处,李熟未果登清樽。

翻思整冠诚可乐,何苦钻核辄不存。

急宜买冰致凝凛,全胜汲井供潺湲。

小床方簟嚼春雪,一实自可轻玙璠。

扁舟行逐东南奔,回首稻粱江上村。

相欢孰若弟与昆,古来唱和须篪埙。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念家乡、渴望清凉的生活情景。诗人通过葵花、荷花的季节更替,南风的温和,以及担头李子的初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三年客居在外,对于未能品尝到成熟果实的遗憾,也透露出一种生活中的不易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中“翻思整冠诚可乐”一句,显示出诗人对于简单纯粹生活的追求和欣赏。同时,“何苦钻核辄不存”则是对那些过于苛求、无谓劳累的行为表示出一种慨叹。

“急宜买冰致凝凛,全胜汲井供潺湲”表明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炎热季节有所准备,希望通过购买冰块来抵御酷暑,这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利用。

“小床方簟嚼春雪,一实自可轻玙璠”则是诗人在描述一种清净、宁静的生活状态,其中“小床方簟”可能暗示了一种简约而不失雅致的居住环境,“嚼春雪”则是一种对清凉事物的享受。

接下来的“扁舟行逐东南奔,回首稻粱江上村”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家乡的向往,以及通过航行来到一片稻田成熟的江边村庄的情景,这里“稻粱”的描写增添了一种丰收和生活美好的氛围。

最后,“相欢孰若弟与昆,古来唱和须篪埙”则是在表达诗人对于亲情、友情的珍视,以及对那些能够共同分享快乐时光的人们的怀念。这里“篪埙”的使用增添了一种古朴而温馨的情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家乡、亲情以及简单生活美好的深切情感。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小桥

芳榭绕流水,春馀半篙绿。

登临赏幽花,兹亦我所欲。

小桥果何往,长堤正相属。

朝看龟鱼游,晚听鸥鹭浴。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书怀示周少隐右司

我生动多艰,一笑不易得。

朅来坐逆旅,俯仰空太息。

吾人当代秀,文章擅华国。

分携十四载,复此见颜色。

匆匆未及款,归程忽云逼。

愿君因索涂,为我指南北。

金门与玉堂,努力事登陟。

閒将咫尺书,因风寄相忆。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予绍兴三十二年夏四月三日行部至山中时月上人方入山十有八日旋披荆棘立数椽以居其徒明年改元隆兴夏六月二日再过山而堂室粗备且于云母泉侧创为茅亭使往来观者得以驻足而酌甘诚可嘉也时巴陵尉临川李克仁高密刘孝杰华容尉权三衢徐二誉在焉子辈侍行

去年入山时,孟夏暑犹薄。

来观云母泉,阴崖坐盘礴。

老禅披荆榛,经营始兴作。

山空斤斧响,丁丁振林壑。

俛仰恰周星,炎赫若凌薄。

昨朝发岳阳,东风怒还恶。

惊涛送轻舟,十里沙头落。

投凉不待晓,肩舆上硗确。

僧徒笑相迎,此意安可却。

高亭荫白茅,群峰峙青廓。

偕行二三子,临泉一杯酌。

呼僮瀹石鼎,煮汤旋和药。

谁令俗士驾,急去能不怍。

因成数句语,聊发后来噱。

形式: 古风

五祖山

我生事幽讨,尘埃良独难。

朅来舒蕲游,登临每长叹。

如何胜绝境,佛屋多所安。

大哉慈悲力,神功助劖刓。

住处未易言,小道亦可观。

五祖古名刹,楼台倚巑岏。

崎岖六七里,萦纡三百盘。

悬崖擢青士,夹道罗苍官。

飞泉响环玦,幽芳馥沉檀。

我来及新霁,千峰碧玉攒。

忽闻杞犬吠,旋觉壶天宽。

水声擢午暑,岚气生晚寒。

心目快开豁,腰脚嗟蹒跚。

看云更支筇,披风少凭栏。

欲营五亩宫,它年寄衰残。

试烦问祖师,莫作非意干。

形式: 古风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