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城

万山如笏拥行旌,历尽崎岖路始平。

叠石难消龙虎气,惊沙都作海涛声。

地因割据分齐鲁,天为炎凉换雨晴。

新月一钩纤乍吐,好从圆日计归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山川景象与深沉的历史变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独特感悟。

首联“万山如笏拥行旌,历尽崎岖路始平”,以“万山”比作“笏”,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群山连绵、气势磅礴的景象,仿佛无数的山峰在护卫着前行的旗帜。通过“历尽崎岖路始平”的描述,既展现了旅途的艰难,也暗示了最终达到的平静与宁静,寓意人生旅程中的起起伏伏终将归于平和。

颔联“叠石难消龙虎气,惊沙都作海涛声”,进一步深化了自然景观的描绘。叠石象征着山峦的险峻,难以消散的“龙虎气”则暗喻着自然界的雄浑与生命力。而“惊沙都作海涛声”则是以沙粒的滚动声比作大海的波涛,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的壮阔与动态美。

颈联“地因割据分齐鲁,天为炎凉换雨晴”,转而探讨了地理与历史的关系。齐鲁之地的划分,反映了古代政治版图的变迁;而“天为炎凉换雨晴”则以天气的变化隐喻社会环境的冷暖更替,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尾联“新月一钩纤乍吐,好从圆日计归程”,以月相变化作为结束,寓意着新的开始与希望。新月的初现象征着新生与希望,而“好从圆日计归程”则鼓励人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旅程,无论前路如何,总有归途可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历史变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

收录诗词(49)

陈熙治(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偶成二首为曾君表作(其一)

柳枝门巷路迢迢,镜槛琲阑锁寂寥。

六曲屏风双角枕,二分明月一支萧。

閒愁宛转丁香结,密意缠绵甲煎烧。

银汉红墙都不隔,人间无此可怜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偶成二首为曾君表作(其二)

名山从古属燕支,断雨零烟好护持。

眼底红绡工手语,书中黄绢是廋词。

曼卿一去花无主,杜牧重来鬓有丝。

不向春风种红豆,恐从南国惹相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忆别

临别犹馀一面缘,无言相对并凄然。

惯将心事瞒鹦鹉,怕有离愁说杜鹃。

秋以为期应不爽,月如无恨定重圆。

含情偷向旁人问,此处江南路几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客行

唱到骊歌便黯然,客行况遇早秋天。

沿堤蔓草如争路,隔岸茭芦不碍船。

郑侠流民犹待绘,阿房焦土更堪怜。

停毫莫谱将离曲,怕有商声入管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