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作花卿歌

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

用如快鹘风火生,见贼唯多身始轻。

绵州副使著柘黄,我卿埽除即日平。

子章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

李侯重有此节度,人道我卿绝世无。

既称绝世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京都。

形式: 古风

翻译

成都有一位勇猛的将领名叫花卿,就连学说话的小孩都熟知他的名字。
他行动迅速如疾风迅雷,面对敌人时,只有在战斗中才能感到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
绵州的副使身穿柘黄色官服,花卿将军很快就能平定叛乱。
子章的头颅血肉模糊,花卿亲手捡起,扔还给崔大夫。
李侯非常看重花卿的节操,人们都说他是世上无人能及的英雄。
既然被赞誉为世间独一无二,那么天子为何不让他守卫京都呢?

注释

花卿:成都猛将的名字。
学语:学习说话。
快鹘:疾风中的鹘鸟。
身始轻:身体感觉轻盈。
柘黄:官服颜色。
即日平:很快平定。
子章髑髅:子章的头颅。
崔大夫:指特定人物。
节度:节操和指挥权。
绝世无:世上无人能及。
唤取:召唤。
守京都:守卫京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花卿的成都猛将,他不仅武艺高强,甚至连小孩子都知道他的大名。诗中用“快鹘风火生”来形容他战斗时的迅猛与激烈,只有在面对众多敌人时,他才显得稍微轻松一些。

接下来的两句提到绵州副使穿着柘黄色的服装,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役会在当日平息。诗中还描述了战场上的残酷景象,小孩的尸体被践踏得血肉模糊,而花卿则手持兵器与敌人交战,甚至还能投掷回去,并且提及“崔大夫”,可能是指某位将领或英雄人物。

最后两句赞美李侯对这位猛将的信任和重用,以及人们普遍认为花卿是一绝世英杰。诗人杜甫由此发出感慨,既然他如此出众,为何天子(皇帝)不召唤他去守卫京都,这里展现了诗人的赞赏之情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渴望。

整首诗充满了战爭與英雄主義的情懷,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英杰未被重用的感慨。杜甫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深厚的历史感和对于勇士的敬仰。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

广文到官舍,系马堂阶下。

醉则骑马归,颇遭官长骂。

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

赖有苏司业,时时与酒钱。

形式: 古风

戏题画山水图歌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形式: 古风

戏赠友二首(其一)

元年建巳月,郎有焦校书。

自誇足膂力,能骑生马驹。

一朝被马踏,唇裂版齿无。

壮心不肯已,欲得东擒胡。

形式: 古风

戏赠友二首(其二)

元年建巳月,官有王司直。

马惊折左臂,骨折面如墨。

驽骀漫深泥,何不避雨色。

劝君休叹恨,未必不为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