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宋中道朝陵仍于西都省亲

西出虎牢关,南瞻园庙戟。

汉殿拜衣冠,魏台严帐帟。

春风石阙冷,晓气田涂白。

早晚下朱陵,先过洛阳陌。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翻译

向西穿越虎牢关,向南远望园庙林立。
在汉朝宫殿前拜谒官员,魏国官署则庄严肃穆。
春风拂过冰冷的石阙,清晨田野上一片洁白。
早晚我都要前往朱陵,必经洛阳的大道。

注释

虎牢关:古代关隘,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是进出中原的重要通道。
园庙:指祭祀神灵或祖先的庙宇。
汉殿:汉代的宫殿,代表了汉朝的威严。
魏台:魏国的官署,可能指曹魏时期的政治中心。
石阙:古代建筑中用于装饰和标识的高大石柱。
朱陵:可能是地名,也可能是陵墓,诗中指诗人要去的地方。
洛阳陌:洛阳的大道,古代洛阳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宋中道朝陵仍于西都省亲》中的片段,描绘了送别友人宋中道前往陵墓祭扫并顺路探望家人的场景。诗人以西出虎牢关的壮丽景象开篇,展现了旅途的起点,接着提到南边的园庙,暗示着对历史和先人的敬意。在汉代宫殿前,友人将行朝拜之礼,而在魏台则可见庄重的帷幄和帐帟。

春风轻拂过古老的石阙,带来一丝冷意,清晨的田野上白茫茫一片,显示出早春的清新与宁静。诗人期待友人能早日完成使命,从洛阳经过,表达了对友人行程的关注和祝愿。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着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亲情的牵挂,体现了宋诗的婉约与深情。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宋郎中知商州

商于六百里,太守二千石。

地广任亦重,车建旗仍赤。

尝闻四老人,采芝留旧迹。

古庙藏空山,曾无汉羽翼。

其事有图画,家传多典籍。

愿君为政閒,案览知畴昔。

形式: 古风

送寿州司理张元舆

清川夜流明月光,城上有乌啼女墙。

月明不掩斗与气,鸟啼未归云点霜。

霜寒月冷古时狱,下有苔蠹之雄铓。

水方轩眉大灵智,见我西北天门傍。

自言昔有切玉宝,嗟今非后百鍊钢。

用之补履亦何益,颖脱未如锥处囊。

谁能为封华阴土,背负七星生焜煌。

君去味我书此意,莫叹淮水来汤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送弟禹臣

王都寓居树阴少,惟有墙隅两株枣。

去年相见枣花开,今年相别枣实好。

枣实未剥风莫吹,我鬓愁多似蓬葆。

淮南到时何所逢,秋叶萧萧蟹应老。

忆昔共归江上初,对饮芦洲月如缟。

半夜鱼跳镜破光,万事?然何足道。

自此重经二十秋,不改青青岸旁草。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送弟禹臣赴官江南

昔与子同归,夜向瓜洲泊。

持杯月正清,遄水平如削。

尔来芦岸深,须防虎潜搏。

行行无朋友,遇事自斟酌。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