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抛尽图书避虏尘,楞伽读罢与谁亲。
波涛远屿羁游梦,风雨幽斋默坐身。
盏底不堪留酒客,句头何敢恼诗人。
和诗送酒俱休问,只恐归期误此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即事》,表达了作者在动荡时局中抛却俗务,沉浸于佛经阅读的孤寂心境。首句“抛尽图书避虏尘”描绘了作者为了躲避战乱,不惜舍弃世俗典籍,显示出他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选择的决绝。次句“楞伽读罢与谁亲”则点出他在阅读佛教经典《楞伽经》后,感到无人能分享这份深沉的心境,流露出孤独感。
第三句“波涛远屿羁游梦”,通过想象自己在远方的孤岛上游荡,寄托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现实羁绊的无奈。第四句“风雨幽斋默坐身”进一步刻画了他在静谧的书斋中默默独坐,任凭风雨敲打,心境更加宁静而深沉。
第五、六句“盏底不堪留酒客,句头何敢恼诗人”写出了诗人即使有酒,也难以留住朋友,更不敢因诗句触动他人的情感,反映出他内心的孤寂和对友情的渴望。最后一句“和诗送酒俱休问,只恐归期误此春”表达了诗人对归期的不确定,担心春天过去,仍未等到期盼的结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个人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诗人面对战乱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不详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何处寂寥好,山城太守官。
龙钟五品服,豹变一还丹。
旧恐三杯竭,新添两角寒。
只应归去是,无责有馀驩。
何处寂寥好,山城太守家。
轻觜木竹笋,大裹白朱砂。
君与旱莲比,实非火候赊。
一官还此是,百务莫淫哇。
学得浮云往复还,里中不出孰追攀。
九秋自与物情乐,一日须教我辈閒。
敢料都城有诗句,故应魂梦在山间。
今朝车上瓶无分,更可怜哉我阻艰。
汉室贤良逝,莱妻节操长。
生涯两丱角,心事一缣缃。
膝下黄金带,斋中紫玉章。
人间足悲乐,垄柏起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