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为卢窦纪事(其三)

莺声撩乱曙灯残,暗觅金钗动晓寒。

犹带春酲懒相送,樱桃花下隔帘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翻译

黄莺叫声纷乱打破拂晓的宁静,灯光微弱即将燃尽,暗中寻找掉落的金钗,晨寒中微微颤动。
仍带着春日醉意懒得起身相送,只隔着帘子在樱桃树花下遥望。

注释

莺声:黄莺的叫声。
撩乱:纷乱,打扰。
曙灯:拂晓时分还未熄灭的灯。
残:将尽,剩余不多。
暗觅:暗中寻找。
金钗:古代妇女的一种发饰。
动晓寒:指清晨的微寒中身体因动作而感受到的寒意。
春酲:春日醉酒后的余困。
懒相送:懒得起身相送,不愿意或没力气送别。
樱桃花:樱花树的花,这里特指樱桃花开的场景。
隔帘看:隔着帘子观看,没有直接出门相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里女子等待的情景。"莺声撩乱曙灯残,暗觅金钗动晓寒"两句通过莺鸟的叫声和曦光初照之时昏黄的灯光,以及主人公在黑暗中寻找头饰的细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冷清的夜晚氛围。同时,"暗觅金钗动晓寒"也透露出女子内心的寂寞与期待。

"犹带春酲懒相送,樱桃花下隔帘看"则是对这份等待情感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春酲"意味着酒意未醒,也可比喻为春日里的悠闲和惬意之情。"懒相送"表达了主人公不愿分离的情愫,而"樱桃花下隔帘看"则是对这份情感的具体展现,她通过窗帘偷瞧着外面发生的一切,可能是在期待着某个人的到来。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描绘了夜晚的寂寞,也表达了春日里对情之所系的渴望。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襄阳为卢窦纪事(其四)

琉璃波面月笼烟,暂逐萧郎走上天。

今日归时最肠断,回江还是夜来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襄阳为卢窦纪事(其五)

花枝临水复临堤,闲照江流亦照泥。

千万春风好抬举,夜来曾有凤皇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八月六日与僧如展前松滋主簿韦戴同游碧涧寺赋得扉字韵寺临蜀江内有碧涧穿注两廊又有龙女洞能兴云雨诗中喷字以平声韵

空阔长江碍铁围,高低行树倚岩扉。

穿廊玉涧喷红旭,踊塔金轮拆翠微。

草引风轻驯虎睡,洞驱云入毒龙归。

他生莫忘灵山别,满壁人名后会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三兄以白角巾寄遗发不胜冠因有感叹

病瘴年深浑秃尽,那能胜置角头巾。

暗梳蓬发羞临镜,私戴莲花耻见人。

白发过于冠色白,银钉少校颔中银。

我身四十犹如此,何况吾兄六十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