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兄以白角巾寄遗发不胜冠因有感叹

病瘴年深浑秃尽,那能胜置角头巾。

暗梳蓬发羞临镜,私戴莲花耻见人。

白发过于冠色白,银钉少校颔中银。

我身四十犹如此,何况吾兄六十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久病疟疾头发掉光,哪能再戴紧绷头巾。
暗中梳理蓬乱头发对着镜子羞愧,私下戴着莲花饰品见人感到耻辱。
白发比帽子的颜色还白,下巴上的胡须银钉稀少。
我四十岁已是这般模样,更何况我兄长已六十高龄。

注释

病瘴:长期患病,这里指疟疾。
浑秃尽:几乎掉光了头发。
胜置:承受得住,这里指戴不住。
角头巾:一种紧绷的头巾。
暗梳:悄悄地梳理。
蓬发:蓬乱的头发。
临镜:面对镜子。
私戴:私下佩戴。
莲花:可能指莲花形状的饰品。
耻见人:以见人为耻。
白发:白色的头发。
冠色:帽子的颜色。
银钉:比喻稀疏的白胡子。
颔中银:下巴上的白胡子。
四十:四十岁。
何况:更不用说。
六十身:六十岁的身体状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三兄以白角巾寄遗发不胜冠因有感叹》。通过对诗句的分析,我们可以品味出诗人的深刻情感和独特的思想。

首先,“病瘴年深浑秃尽,那能胜置角头巾。”这里,诗人用“病瘴”来形容自己的身体状况,而“浑秃尽”则表达了头发稀少的程度。他自嘲连最简单的角头巾也戴不住,这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的自我调侃和幽默感。

接着,“暗梳蓬发羞临镜,私戴莲花耻见人。”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他因为头发稀少而感到羞愧,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戴着简易的装饰。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自尊心,也透露出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渴望。

在“白发过于冠色白,银钉少校颔中银。”这一段,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白发与冠上的白色,以及银钉的光泽,来强调自己已经衰老。这种通过具体物象的对比,来表达内心情感的做法,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手法。

最后,“我身四十犹如此,何况吾兄六十身。”这里,诗人提到自己的年纪和状况,然后以此为参照,对比出他兄弟更高的年龄,暗示着对兄长更加深切的同情和理解。这种亲情的表达,充满了人间真挚的情感。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个人衰老状态的描绘,以及与家人的比较,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亲情和美好事物的珍视。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山竹枝

深院虎溪竹,远公身自栽。

多惭折君节,扶我出山来。

贵宅安危步,难将混俗材。

还投辋川水,从作老龙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予病瘴乐天寄通中散碧腴垂云膏仍题四韵以慰远怀开坼之间因有酬答

紫河变鍊红霞散,翠液煎研碧玉英。

金籍真人天上合,盐车病骥轭前惊。

愁肠欲转蛟龙吼,醉眼初开日月明。

唯有思君治不得,膏销雪尽意还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以州宅夸于乐天

州城迥绕拂云堆,镜水稽山满眼来。

四面常时对屏障,一家终日在楼台。

星河似向檐前落,鼓角惊从地底回。

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公安县远安寺水亭见展公题壁漂然泪流因书四韵

碧涧去年会,与师三两人。

今来见题壁,师已是前身。

芰叶迎僧夏,杨花度俗春。

空将数行泪,洒遍塔中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