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开善堂前长绿萝,欲探遗迹兴蹉跎。
一千年事犹堪举,十二时辰尚可歌。
送供天人曾杂沓,分身街市自婆娑。
今朝宝塔移东岭,更觉山林气槩多。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遗迹的追忆与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刻理解。诗人站在开善堂前,绿萝环绕,不禁思绪万千,感叹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流转。诗中提到的一千年事和十二时辰,既是对时间长度的夸张描述,也是对历史长河的隐喻。
“送供天人曾杂沓,分身街市自婆娑。”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宗教活动的热闹场景,天人纷至沓来,供奉仪式庄重而热烈;同时,也暗示了佛教中分身说法的观念,即佛祖可以同时在多个地方说法度化众生,形象地体现了佛法的广大与深邃。
最后,“今朝宝塔移东岭,更觉山林气槩多。”则表达了对当前景象的观察与感受。宝塔的迁移,或许象征着变革或变迁,但同时也让诗人更加感受到自然环境的壮丽与深沉,山林的气息似乎因此更加丰富多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不详
通玄有路好追游,须踏毗卢顶上头。
荐福古公言莫莫,桐城投子道油油。
溟涛终见鹍鹏化,枳棘徒闻鸟雀啾。
一堕声尘忘归客,寒岩虚坐几春秋。
奉诏归来第一禅,礼官引拜玉阶前。
恩光更觉今朝重,圣量都忘旧日愆。
凤阁钟声催晓旭,龙池柳色弄晴烟。
有怀报效惭无地,智水频浇道种田。
宫殿云霄近,山林雨露深。
九重明主意,一寸老臣心。
初作淮南宾,空山隔蹄轮。
烟霞淡为侣,水石清相亲。
结茅有馀地,风雪忘苦辛。
或来野人服,亦有居士巾。
馈粮稍相继,倏忽踰三春。
雨露滋万汇,岩壑容此身。
常欲息诸见,以之空六尘。
种莲一池小,引泉清涧滨。
丹书俄远召,殊恩异两人。
再瞻鸳鹭序,永辞麋鹿邻。
不愿东归越,不愿西入秦。
但愿居毂下,终身荷皇仁。
大哉乾坤内,何物非陶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