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寂寥的画面,诗人赵汸以"非士非农"为题,表达了自己在乱世中的无奈与选择。首句"岩石萧条井邑墟"写出了环境的破败,昔日繁华的城镇已成废墟,只剩下冷清的岩石。接着,"名山何处可藏书"暗示了知识和文化的流失,找不到一处安宁之地来保存书籍。
"神伤乔木高风里",诗人的情感随着高风摇曳的乔木而起伏,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哀伤。"日乱荒榛细雨馀"进一步渲染了荒芜的景象,连日的细雨使杂草丛生,更显凄凉。
"卖药有人知姓字,灌园无力任耕锄"描述了诗人的生存状态,虽然有能力行医,但因时局动荡,只能靠卖药度日,无力再去耕耘田园。这表达了他对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最后,"敢逃非士非农诮,会跨琴高赤鲤鱼",诗人表示自己不敢逃避非士非农的指责,但内心渴望像传说中的琴高仙人那样,能驾驭赤鲤鱼,超脱尘世,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解脱。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反映了元末明初动荡时期的知识分子的困境与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