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居院

峰回涧曲路萦纡,万壑中藏一画图。

雪堕枯枝龙解甲,藤缠怪石虎生须。

满楼山色自浓淡,隔竹泉声半有无。

纸帐蒲团清思足,更添梅种两三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山路曲折,山涧回环,仿佛一幅画卷隐藏在万壑之间。
雪花落在枯枝上,像龙卸下盔甲,藤蔓缠绕着奇形怪状的石头,犹如猛虎长出了胡须。
整座楼被山色装点,浓淡相宜,隔着竹林,泉水声时有时无,增添了几分空灵。
纸帐和蒲团构成清静的环境,足以引发深思,再种上几株梅花,更是增添了雅致。

注释

峰回:山路曲折。
涧曲:山涧弯曲。
萦纡:回环曲折。
万壑:众多山谷。
画图:画卷。
雪堕:雪花落下。
龙解甲:比喻雪花覆盖在枯枝上。
藤缠:藤蔓缠绕。
怪石虎生须:形容石头形状奇特,像老虎长出胡须。
满楼:整座楼。
隔竹:隔着竹林。
泉声半有无:泉水声时断时续。
纸帐:纸做的帐子。
蒲团:草垫子。
清思:清静的思考。
梅种:种植梅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图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峰回涧曲路萦纡,万壑中藏一画图。”两句开篇即勾勒出一幅山水画般的境界,其中“峰回涧曲”形容山势蜿蜒曲折,“路萦纡”则透露出小径幽深,行走其中仿佛进入了一幅精美绝伦的山水画中。

接下来的“雪堕枯枝龙解甲,藤缠怪石虎生须。”两句,更进一步渲染了自然景物之奇异。这里的“雪堕”可能是指积雪后的树枝,“龙解甲”则形容其曲折如同龙蛇蜿蜒的姿态;“藤缠怪石虎生须”则展现出藤蔓攀绕在古怪的岩石上,甚至让人联想到了老虎长须的威猛。

“满楼山色自浓淡,隔竹泉声半有无。”诗中的这两句,通过对山色与泉声的描写,表现了自然景物与建筑之间的和谐共生。山色的浓淡变化在楼中自然展现,而隔着竹林传来的泉水声音则若隐若现,营造出一股清新脱俗的意境。

最后,“纸帐蒲团清思足,更添梅种两三株。”则透露出诗人对佛学修行生活的向往。纸帐和蒲团都是佛家禅坐时使用的物品,表示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得以心灵的净化与满足;而“更添梅种两三株”则表现了诗人对梅花这种象征高洁独立精神的喜爱,以及希望通过栽培更多梅树来强化自己内心的坚韧不拔。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远的意境,构建出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的生活理想。

收录诗词(205)

于石(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夜坐读书有感

四山月落正昏濛,留得书灯到晓红。

千古是非昭简册,百年兴废老英雄。

人因厌乱方思治,道本无穷岂有通。

植立纲常垂万世,至今周孔不言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雪中梅

蕊珠宫阙傍冰壶,森列群仙下藐姑。

玉骨轻匀铅粉面,霜纨薄衬素罗襦。

两般谁识花开谢,一色中分香有无。

底事阳春藏不得,凝阴消尽转清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抱膝吟

治乱古来有,英雄今岂无。

人情云聚散,世态草荣枯。

事定见天理,时艰识丈夫。

山川渺何许,烟雨暗平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林下

结屋万松顶,悄无人往还。

饮猿摇涧月,飞鹭点秋山。

竹静风相挠,水流云自闲。

翛然忘物我,禽语两相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