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咏吟

老去无成齿发衰,年将七十待何为。

居常无病不服药,间或有怀犹作诗。

引水更怜鱼并至,折花仍喜蝶相随。

平生积学无他效,只得胸中恁坦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自咏吟》,他以自我反思的口吻,描绘了自己老去后的日常生活和心境。首句“老去无成齿发衰”,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功业无成的感慨,牙齿脱落、头发稀疏成为衰老的象征。接下来,“年将七十待何为”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人生暮年的疑问,对于未来的期待似乎只剩下平淡度日。

“居常无病不服药”,体现了诗人健康的生活态度,即使身体无恙也不依赖药物,反映出他的自然养生观。然而,“间或有怀犹作诗”则透露出诗人内心仍有情感寄托,通过写诗来抒发情怀,保持精神世界的活跃。

“引水更怜鱼并至,折花仍喜蝶相随”这两句,通过描绘与自然的亲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乐趣。最后,“平生积学无他效,只得胸中恁坦夷”总结了诗人的一生,虽然学问积累不多,但内心世界却因此而宽广平坦,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境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阶段的思考,也展现了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然和谐相处的欣赏。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自贻吟

六十有七岁,生为世上人。

四方中正地,万物备全身。

天外更无乐,胸中别有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自悯

天无私覆古今同,手足情多骤一空。

五七年来并家难,六十岁许更头风。

常情不免顺世俗,私计固难专仆童。

安得仙人旧查在,伊川云水乐无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至论吟

民于万物已称珍,圣向民中更出群。

介石不疑何尽日,知几何患未如神。

若无刚果难成善,既有精明又贵纯。

祸福兆时皆有渐,不由天地只由人。

形式: 七言律诗

至灵吟

至灵之谓人,至贵之谓君。

明则有日月,幽则有鬼神。

形式: 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