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论吟

民于万物已称珍,圣向民中更出群。

介石不疑何尽日,知几何患未如神。

若无刚果难成善,既有精明又贵纯。

祸福兆时皆有渐,不由天地只由人。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人们视万物为珍贵,圣贤更是超群出众。
坚硬如石的意志毫不怀疑,不知何时才能达到神明般的智慧。
如果没有坚定的决心难以成就善行,既有聪明才智又贵在纯洁。
祸福的到来都有迹可循,不是天意而是人为的结果。

注释

民:人们。
万物:所有事物。
珍:珍贵。
圣:圣贤。
介石:坚硬如石。
疑:怀疑。
尽日:整天。
神:神明。
刚果:坚定决心。
善:善行。
精明:聪明才智。
贵:贵重。
兆:预兆。
渐:逐渐。
天地:天意。
人:人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至论吟》,他以物喻人,探讨了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道德品质的重要性。首句“民于万物已称珍”,将人民视为世间珍贵的存在,强调了人的价值。接着,“圣向民中更出群”进一步指出,圣贤之人更是人群中出类拔萃的典范。

“介石不疑何尽日,知几何患未如神”运用比喻,说像坚硬的石头一样坚定无疑的人才能度过漫长的日子,智慧和洞察力如同神明一般,预示着只有具备坚定和智慧的人才能应对生活的困难。

“若无刚果难成善,既有精明又贵纯”强调了刚毅果断对于成为善良之人的必要性,同时也指出,即使聪明精明,也必须保持内心的纯粹。

最后,“祸福兆时皆有渐,不由天地只由人”揭示了祸福并非天注定,而是由人的行为和选择所决定,体现了邵雍的人文主义哲学思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表达了对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视,倡导人们通过自我修炼达到圣贤境界。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至灵吟

至灵之谓人,至贵之谓君。

明则有日月,幽则有鬼神。

形式: 五言绝句

至诚吟

不多求故得,不杂学故明。

欲得心常明,无过用至诚。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观七国吟

当其末路尚纵横,仁义之言固不听。

肯谓破齐存即墨,能胜坑赵尽长平。

清晨见鬼未为怪,白日杀人奚足惊。

加以苏张掉三寸,扼喉其势不俱生。

形式: 七言律诗

观十六国吟

溥天之下号寰区,大禹曾经治水馀。

衣到敝时多虮虱,瓜当烂后足虫蛆。

龙章本不资狂寇,象魏何尝荐乱胡。

尼父有言堪味处,当时欠一管夷吾。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