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峡州陈廉秘丞(其三)

地险三巴口,江流百折蟠。

驺珂通峡响,门戟照秋寒。

翠壁虎牙石,素花狼尾滩。

孙刘置栅处,细为写图看。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翻译

地形险恶在三巴交界处,江水百转千回曲折流过。
马车经过峡谷时响起铃声,门前的戟影在秋寒中闪烁。
青翠的峭壁上布满像虎牙般的石头,白色的浪花拍打着狼尾滩。
这里是孙权和刘备曾设置营寨的地方,让我们仔细描绘出来观看。

注释

地险:形容地势险峻。
三巴口:古代地区名,泛指今四川、重庆一带。
江流:江水。
百折蟠:形容江水曲折蜿蜒。
驺珂:古代驾驭马车的人员,这里指马车。
峡响:马车经过峡谷时的声音。
门戟:宫殿或官府门口的守卫用的长矛。
秋寒:秋季的寒冷。
翠壁:绿色的峭壁。
虎牙石:形状似虎牙的岩石。
素花:白色的花朵。
狼尾滩:以地势或浪花形状得名的滩涂。
孙刘:指三国时期的孙权和刘备。
置栅:设置营寨。
细为写图:仔细地描绘成图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险的山水景象。开篇“地险三巴口,江流百折蟠”两句,勾勒出三峡之地的地理特征,山险水曲,给人以磅礴之感。“驺珂通峡响,门戟照秋寒”接着写出了船行于峡中之声响,以及清晨或夜晚江边的寒意。诗中的“翠壁虎牙石,素花狼尾滩”则是对山石和水流的生动描绘,色彩鲜明。

最后两句“孙刘置栅处,细为写图看”,诗人不仅在叙述景物,更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里的“孙刘”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孙权和刘备,他们曾在此地布防御敌。诗人提及历史上的战略要地,显然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于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古人英勇事迹的怀念。而“细为写图看”则透露出诗人对这景色的珍视与纪念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能力,也流露出了诗人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深切关注。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送峡州陈廉秘丞(其二)

郡府猿声外,旌旗鸟道边。

楼高出楚塞,烟霁识巴船。

襦裤嗟来暮,簪绅惜外迁。

皇仁矜远俗,非谓意疏贤。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送峡州陈廉秘丞(其一)

宜都贤太守,治迹古人齐。

虎负众子去,凤环群鸟栖。

行增颍川秩,别降武都泥。

正恐还朝速,春林未子规。

形式: 古风

送昭远兄归陜

种种亲头白,帝城难少留。

倚门应有望,列鼎本无求。

清夜多归梦,红尘厌久游。

此行殊捧檄,辕下五骅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济川知汉州二首(其二)

千骑拥朱轓,青霞昼绣还。

复寻题柱迹,重过弃繻关。

晓栈流云湿,秋湖脱叶殷。

久游今得意,真不愧江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