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峡州陈廉秘丞(其一)

宜都贤太守,治迹古人齐。

虎负众子去,凤环群鸟栖。

行增颍川秩,别降武都泥。

正恐还朝速,春林未子规。

形式: 古风

翻译

有一位贤能的太守在宜都治理地方,他的政绩可与古人相媲美。
如同老虎背负幼崽离去,凤凰围绕着众多鸟儿安息。
他的行为提升了颖川地区的秩序,又带来了武都的恩惠。
他担心返回朝廷太快,春天的林中还没听到子规鸟的啼声。

注释

宜都:地名,古代郡名。
贤:贤能的。
太守:古代地方行政长官。
治迹:治理的业绩。
古人齐:与古人相当。
虎负众子:比喻领导者保护和照顾下属。
去:离开。
凤环群鸟:象征和谐与领导力。
栖:栖息。
行增:行为增加、提升。
颍川秩:颖川地区的等级或秩序。
别降:特别给予。
武都泥:武都的恩惠或资源。
还朝:返回朝廷。
速:快。
春林:春天的树林。
子规:杜鹃鸟,叫声凄凉,常象征离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司马光所作,名为《送峡州陈廉秘丞》。诗中通过对宜都太守的赞颂,表达了作者对于贤能之士的敬仰,以及对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与美好祝愿。

"宜都贤太守,治迹古人齐。"

这两句赞扬宜都太守的政绩,与古代圣明君主相提并论,表明其治理之能与古代名君相当。

"虎负众子去,凤环群鸟栖。"

这是用来比喻贤太守威严而又有恩泽如猛兽护卫幼仔、美丽凤凰引领群鸟的形象,显示出其德才兼备,受人爱戴。

"行增颍川秩,别降武都泥。"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如同伴随着友人的脚步在颍川留下深刻印记,以及临别时的不舍之情,如同泥土般难以分离。

"正恐还朝速,春林未子规。"

这里表达了对朋友归去速度的担忧,希望他不要急于返回,并且期待春天树木尚未成荫时能再次相聚,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期望和友情深厚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宜都太守的赞扬,以及对即将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展示了作者司马光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情感。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送昭远兄归陜

种种亲头白,帝城难少留。

倚门应有望,列鼎本无求。

清夜多归梦,红尘厌久游。

此行殊捧檄,辕下五骅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济川知汉州二首(其二)

千骑拥朱轓,青霞昼绣还。

复寻题柱迹,重过弃繻关。

晓栈流云湿,秋湖脱叶殷。

久游今得意,真不愧江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送济川知汉州二首(其一)

金马从容乐,问君何所之。

客心彯若梗,亲发皓如丝。

旧学已孤陋,素交仍别离。

执经时有问,使我复从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皇甫寺丞知蓝田县

南山三辅剧,百里古诸侯。

谁为弦歌小,不分宵旰忧。

烟横辋川暝,云照武关秋。

安得无羁束,从君一纵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