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其五十九)

一气转一大藏教,顿渐偏圆权与实。

无边妙义炳然彰,元来一字也不识。

形式: 偈颂

翻译

整体佛法的奥秘流转,顿悟和渐修各有其道,权宜之法与真实教义并存。
无尽的精妙道理鲜明展现,原来对一个字都不了解。

注释

一气:指佛法的整体流转或连续不断的过程。
大藏教:佛教经典总称,包含各种经、律、论等。
顿渐:佛教修行的两种方式,顿悟强调瞬间领悟,渐修则逐步积累。
权与实:权宜之法(方便法门)与真实教义相对,指佛法中灵活运用与根本原则。
妙义:深奥的道理或佛法中的智慧。
炳然彰:明显、显著地展现出来。
元来:原来,此处表示出乎意料。
一字也不识:指对佛法的深入理解程度,暗示并不局限于文字表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的作品,以禅宗的视角探讨佛法的奥秘。"一气转一大藏教",这里的"一气"可能象征着宇宙生命的根源或禅宗所说的"真如","大藏教"则是佛教经典总称,意味着佛法的整体流转。"顿渐偏圆权与实","顿"和"渐"分别指顿悟和渐修两种不同的佛法入门方式,"偏圆"则表示佛法的全面性和包容性,"权"和"实"则揭示了佛法的权宜之用与真实本义。

"无边妙义炳然彰",表达了佛法中的深奥道理清晰可见,"炳然彰"形容其光明显著。然而,诗人却以自谦的方式说"元来一字也不识",表面上看似不识字,实则暗示他已彻悟到无需文字表述的佛法真谛,达到了"心法自在"的境地。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含了禅宗对佛法精髓的理解,强调了直观体验和内在领悟的重要性,而非依赖于文字表面。

收录诗词(425)

释宗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字:昙晦
  • 籍贯: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
  • 生卒年:1089~1163

相关古诗词

颂古六首(其六)

何必不必,绵绵密密,觌面当机。

有人续得末后句,许你亲见二尊宿。

形式: 偈颂

题秋娘所寄小照

事事无能抵忆君,风条前夜已纷纭。

顿成轻别方回泪,略减容光又几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颂古六首(其一)

三千威仪都不修,八万细行全不顾。

只因闹市里等人,被人唤作破落户。

兜率内院久抛离,纵归忘却来时路。

稽首弥勒世尊,得与么宽肠大肚。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一三四)

昨日梦说禅,如今禅说梦。

梦时梦如今说底,说时说昨日梦底。

昨日合眼梦,如今开眼梦。

诸人总在梦中听,云门复说梦中梦。

驴唇先生开中笑,阿脩罗王打勃跳。

海神失却夜明珠,擘破弥卢穿七窍。

三人上座请谈禅,平地无风浪拍天。

禅禅,不用思量卜度,非干文字语言。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岩头刬之则曰是句非句,临济用之则曰三要三玄。

禅禅,吞却栗棘蓬,透发金刚圈。

休论赵老汉庭前柏树子,莫问首山新妇骑驴阿家牵。

但请一时放下著,当人本体自周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