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一三四)

昨日梦说禅,如今禅说梦。

梦时梦如今说底,说时说昨日梦底。

昨日合眼梦,如今开眼梦。

诸人总在梦中听,云门复说梦中梦。

驴唇先生开中笑,阿脩罗王打勃跳。

海神失却夜明珠,擘破弥卢穿七窍。

三人上座请谈禅,平地无风浪拍天。

禅禅,不用思量卜度,非干文字语言。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岩头刬之则曰是句非句,临济用之则曰三要三玄。

禅禅,吞却栗棘蓬,透发金刚圈。

休论赵老汉庭前柏树子,莫问首山新妇骑驴阿家牵。

但请一时放下著,当人本体自周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形式: 偈颂

翻译

昨晚我梦见了禅,今日禅又在说我的梦。
梦境中的我在说现在的事,讲述时又回到昨天的梦。
昨晚闭眼入梦,今日睁眼仍是梦。
大家都在梦中聆听,云门又在说更深一层的梦。
驴唇先生笑得开怀,阿修罗王激动跳跃。
海神失去了夜明珠,打破弥勒佛的七窍。
三位禅者坐定讨论,平静之地波涛拍天。
禅啊,无需思考推算,无关文字和言语。
它高不可攀,深入难测。
岩头禅师认为它是句而非句,临济大师则说它有三要三玄。
禅啊,能穿透荆棘,显现金刚般的力量。
别提赵老汉庭院里的柏树子,也别问首山妇人骑驴的情景。
只需当下放下一切,人的本性自然圆满。
梦中清晰可见六道轮回,醒来后空无一物,大千世界不再。

注释

梦:梦境,象征内心世界。
禅:佛教修行的一种境界。
云门:禅宗大师。
驴唇先生:比喻不搭调的人。
夜明珠:珍贵的象征,也可能指智慧。
临济:禅宗大师。
六趣:佛教中的六种生命形式。
大千:佛教术语,指宇宙万物。

鉴赏

这首宋朝时期的禅宗偈颂,由释宗杲所作,以梦境与禅悟为主题,充满了机锋和象征。诗人通过对比梦境与现实,以及对禅的理解,表达了超越文字表象、直指人心的禅意。

"昨日梦说禅,如今禅说梦",首句揭示了梦境与禅境的相互映照,暗示禅就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在梦境中显现。接下来的诗句如"梦时梦如今说底,说时说昨日梦底",通过反复强调,强调了梦境与禅悟的循环不息。

"驴唇先生开中笑,阿脩罗王打勃跳",运用生动的比喻,描绘出禅的无常与活泼,形象地展示了禅的不可言说和超越常规。

"海神失却夜明珠,擘破弥卢穿七窍",进一步深化禅的神秘与深邃,暗示禅的不可捉摸和超越物质世界的特性。

"三人上座请谈禅,平地无风浪拍天",描绘禅宗讨论的场景,禅并非口头言语所能穷尽,而是内在体验。

"禅禅,不用思量卜度,非干文字语言",强调禅的直接性和超越性,不是逻辑推理或文字所能表达的。

最后,诗人劝诫人们放下执着,回归内心本体,"当人本体自周圆",并指出禅的真谛在于直观体悟,而非外在的追寻。

整首诗以梦境为载体,寓禅于日常生活和梦境之中,引导读者体悟禅的真谛,体现了禅宗的智慧和修行方法。

收录诗词(425)

释宗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字:昙晦
  • 籍贯: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
  • 生卒年:1089~1163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四十四)

处处真,处处真,尘尘尽是本来人。

真实说时声不现,正体堂堂没却身。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一六一)

百杂碎,没缝罅。明眼衲僧,盲聋瘖哑。

金刚水际藏身,非非想天走马。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一六○)

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孟春犹寒,终而复始。

释迦老子是系驴橛,一大藏教是破故纸。

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一五七)

清净慈门刹尘数,共生如来一妙相。

一一诸相莫不然,是故见者无厌足。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