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护国寺

海峤黄金刹,安禅不记秋。

来膺臣宰召,归泛越人舟。

达性融三界,随缘极四流。

还持双股锡,拂藓坐岩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海中的金色佛塔,静心修行不觉岁月流
接到朝廷的征召,又乘越地的小舟返回
悟透世间真理,融入天地万物之中
手持锡杖双节,拂去岩石上的青苔,静静坐在幽深山崖

注释

海峤:海中的高山。
刹:佛塔。
安禅:静心修禅。
不记秋:忘记时间的流逝。
膺:接受。
臣宰:朝廷官员。
召:征召。
归泛:返回航行。
达性:悟透本性。
融三界:融入三界(佛教中指天、人、阿修罗三界)。
随缘:顺应机缘。
极四流:遍及四方。
持:手持。
双股锡:双节锡杖。
拂藓:拂去青苔。
坐岩幽:坐在幽静的山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晏殊所作的《送僧归护国寺》。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僧人归寺的画面,通过"海峤黄金刹",我们可以想象出僧人身处海之高处,金色的寺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富有神秘而宁静的气氛。"安禅不记秋"表达了僧人深陷禅定之中,忘却了时光的流转,只专注于内心的修行。

僧人接到朝廷的征召,"来膺臣宰召",显示出他的身份和使命的尊贵,但即便如此,他仍然选择回归僧侣生活,乘坐越人的小舟离去,体现了他的淡泊名利和对佛法的执着。"达性融三界,随缘极四流"进一步揭示了僧人的境界,他的智慧通达超越世俗,能顺应各种缘分,自在流转于世间与出世间之间。

最后,僧人手持锡杖,轻轻拂过岩石上的青苔,静静地坐在幽深的山岩上,这一幕既描绘了僧人的孤寂修行,也传达出诗人对僧人超然物外生活的敬仰之情。整首诗寓情于景,展现了僧人与世无争的禅意生活,以及诗人对僧人的深深祝福。

收录诗词(347)

晏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 生卒年:991-1055

相关古诗词

重阳夕内宿

把菊醒陶酒,扬鞭入汉闱。

聚蚊秋未息,独鸟暮先归。

世有凉暄隔,人无今昨非。

悠然倒冠佩,频梦北山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海棠(其一)

轻盈千结乱樱丛,占得年芳近碧栊。

逐处间匀高下萼,几番分破浅深红。

烟晴始觉香缨绽,日极犹疑蜡蒂融。

数夕朱栏未飘落,再三珍重石尤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海棠(其二)

杳霭何惊目,鲜妍欲荡魂。

向人无限思,当昼不胜繁。

浩露晴方浥,游蜂暖更喧。

只应春有意,留赠子山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扈从观灯

诘旦雕舆下桂宫,盛时为乐与民同。

三千世界笙歌里,十二都城锦绣中。

行漏不能分昼夜,游人无复辨西东。

归来更坐嶕峣阙,万乐铮鏦密炬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