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夕内宿

把菊醒陶酒,扬鞭入汉闱。

聚蚊秋未息,独鸟暮先归。

世有凉暄隔,人无今昨非。

悠然倒冠佩,频梦北山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采菊花以醒陶渊明的酒,挥鞭策马进入汉代的科举考场。
秋天的蚊虫依然聚集,傍晚时分孤独的鸟儿率先归巢。
世间仍有冷暖之别,人们不论过去未来都未曾改变。
我悠然地摘下帽子和佩饰,常常梦见北山的薇草。

注释

菊:菊花。
醒:使...清醒。
陶:陶渊明。
酒:酒。
扬鞭:挥鞭策马。
汉闱:汉代的科举考场。
聚蚊:聚集的蚊子。
秋未息:秋天还未结束。
独鸟:孤独的鸟儿。
暮先归:傍晚时分先飞回。
世有:世间存在。
凉暄:冷暖。
隔:区别。
人无:人们没有。
今昨非:过去与现在没有不同。
悠然:悠闲自得。
倒冠佩:摘下帽子和佩饰。
频梦:常常梦见。
北山薇:北山的薇草,象征隐居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晏殊的《重阳夕内宿》。诗中通过描绘重阳节夜晚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把菊醒陶酒"一句,以饮酒赏菊的方式,暗寓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借陶渊明的典故表达对自然和隐逸理想的敬仰。"扬鞭入汉闱"则暗示了诗人虽然身在宫廷,但心系自由,有出尘之志。

"聚蚊秋未息,独鸟暮先归"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小动物活动,寓言世事纷扰,而诗人独自静观,显得与众不同。"世有凉暄隔,人无今昨非"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洞察,认为无论外界如何变迁,个人的品性不应随波逐流。

最后,"悠然倒冠佩,频梦北山薇"描绘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态,他甚至梦见自己如古代隐士那样,佩戴着荆钗,生活在北山的薇草之中,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深深向往和对现实的超脱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景抒怀,寓言深沉,体现了晏殊在繁华背后的淡泊与超脱。

收录诗词(347)

晏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 生卒年:991-1055

相关古诗词

海棠(其一)

轻盈千结乱樱丛,占得年芳近碧栊。

逐处间匀高下萼,几番分破浅深红。

烟晴始觉香缨绽,日极犹疑蜡蒂融。

数夕朱栏未飘落,再三珍重石尤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海棠(其二)

杳霭何惊目,鲜妍欲荡魂。

向人无限思,当昼不胜繁。

浩露晴方浥,游蜂暖更喧。

只应春有意,留赠子山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扈从观灯

诘旦雕舆下桂宫,盛时为乐与民同。

三千世界笙歌里,十二都城锦绣中。

行漏不能分昼夜,游人无复辨西东。

归来更坐嶕峣阙,万乐铮鏦密炬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麻姑山

昔年权暂领军城,静爱仙山咏过春。

天下云车曾祖驾,城中鳌海几生尘。

明知绿发升真籍,堪笑苍颜预宪臣。

我若粗成忠国事,赤松曾羡汉廷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