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佽飞斩长蛟,遗图画中见。

登舟既虎啸,激水方龙战。

惊波动连山,拔剑曳雷电。

鳞摧白刃下,血染沧江变。

感此壮古人,千秋若对面。

形式: 排律 押[霰]韵

翻译

佽飞英勇斩杀巨蛟,画中留有他的英姿。
登上船后如猛虎咆哮,激起的水浪似龙争斗。
惊涛骇浪震撼着连绵的山峦,他拔剑出鞘,光芒如雷电。
蛟龙鳞片在白刃下破碎,鲜血染红了整条江河。
我被这壮丽景象所感动,仿佛与古代英雄面对面。

注释

佽飞:古代勇士的名字。
斩:砍杀。
蛟:古代传说中的水怪。
登舟:上船。
虎啸:像老虎一样吼叫。
龙战:比喻激烈的战斗。
惊波:巨大的波浪。
连山:连接山峦。
曳:拖拽。
白刃:锋利的剑。
血染:被鲜血染红。
沧江:苍茫的江面。
感此:感怀此事。
壮古:赞美古代。
若对面:如同面对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对古人佽飞斩杀巨蟒(蛟龙)的英勇行为进行赞美。诗中充满了力量和激情,每个字眼都显得异常沉重而富有张力。

"佽飞斩长蛟,遗图画中见。"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个壮观的场景,将读者带入一个英雄斩杀怪兽的古代世界。"登舟既虎啸,激水方龙战。" 这里的“虎啸”形象生动地传达出英雄在面对强敌时的勇猛与力量,而“激水方龙战”则展现了龙在水中跃起搏斗的情景,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

"惊波动连山,拔剑曳雷电。" 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战斗的宏大场面。“惊波动连山”形容的是波涛汹涌到足以撼动连绵的山脉,而“拔剑曳雷电”则描绘出英雄挥剑斩龙时那种如同引发天雷般的英勇气概。

"鳞摧白刃下,血染沧江变。" 这里,“鳞摧白刃下”生动地展示了蛟龙被击败的情形,而“血染沧江变”则告诉我们战斗的惨烈和胜利后的余波。

最后两句“感此壮古人,千秋若对面。” 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行为的敬仰之情,以及这种敬仰如同与历史人物直接对话般真切。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述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怀和对英雄事迹的无限向往。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观鱼潭

观鱼碧潭上,木落潭水清。

日暮紫鳞跃,圆波处处生。

凉烟浮竹尽,秋月照沙明。

何必沧浪去,兹焉可濯缨。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观胡人吹笛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

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

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

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

形式: 五言律诗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粉壁为空天,丹青状江海。

游云不知归,日见白鸥在。

博平真人王志安,沈吟至此愿挂冠。

松溪石磴带秋色,愁客思归坐晓寒。

形式: 古风

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箓临别留赠

清水见白石,仙人识青童。

安陵盖夫子,十岁与天通。

悬河与微言,谈论安可穷。

能令二千石,抚背惊神聪。

挥毫赠新诗,高价掩山东。

至今平原客,感激慕清风。

学道北海仙,传书蕊珠宫。

丹田了玉阙,白日思云空。

为我草真箓,天人惭妙工。

七元洞豁落,八角辉星虹。

三灾荡璿玑,蛟龙翼微躬。

举手谢天地,虚无齐始终。

黄金满高堂,荅荷难克充。

下笑世上士,沈魂北罗酆。

昔日万乘坟,今成一科蓬。

赠言若可重,实此轻华嵩。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