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万安桥

山川大类洛阳观,雄冠中州镇万安。

鳌驾几时填海缺,鲸奔当日捲天寒。

三千石骨工交磴,廿一潮头约倒澜。

读罢手书忠惠记,垂虹终古跨江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过万安桥》由清代诗人章甫所作,通过对万安桥周边壮丽山川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感慨。

首联“山川大类洛阳观,雄冠中州镇万安”,开篇即以“洛阳观”为喻,形容万安桥周围的山川景观如同洛阳的壮观景象,雄伟壮丽,居于中原之首,镇守着万安桥这一要冲之地。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万安桥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与历史名城洛阳相提并论,突出了其重要性和美丽。

颔联“鳌驾几时填海缺,鲸奔当日捲天寒”,通过神话传说中的“鳌驾”和“鲸奔”来描绘万安桥所处环境的壮阔与神秘。这里使用了“填海缺”和“捲天寒”的典故,既体现了自然界的浩瀚与力量,也暗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鳌和鲸的形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想象力,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更迭。

颈联“三千石骨工交磴,廿一潮头约倒澜”,进一步描绘了万安桥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三千石骨工交磴,可能是指桥下或附近的岩石形态奇特,错落有致;廿一潮头约倒澜,则可能是对潮水冲击桥面或桥下的景象的描述,暗示了万安桥在潮汐变化中的坚固与稳定。这两句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万安桥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尾联“读罢手书忠惠记,垂虹终古跨江干”,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万安桥历史文化的敬仰之情。手书忠惠记,可能指的是记录万安桥历史功绩的文字或碑文,垂虹终古跨江干则形象地描绘了万安桥如同彩虹般横跨江面,象征着其长久的存在与不朽的价值。这一联不仅赞美了万安桥的建筑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过往英雄人物的怀念与敬意。

综上所述,《过万安桥》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万安桥及其周围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439)

章甫(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濑溪夜渡

记得坡公心赏事,清溪曾说妙行舟。

谁知此地深宵渡,更胜当年浅水游。

明月有情随棹转,好风无计奈歌留。

醉中点点渔灯梦,数过溪南几画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丁巳秋年兄林炜如悬弧时长郎达卿偕弟静有台厦游泮双喜(其一)

撷藻流香蔚翠岚,鲲沙鹭岛闹歌酣。

连镳争奋群空北,列宿欣占极耀南。

金友玉昆方陆二,阳乔阴梓等苏三。

双齐文福推奇特,盛事真堪播美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丁巳秋年兄林炜如悬弧时长郎达卿偕弟静有台厦游泮双喜(其二)

万丈文光达上台,秋高直射斗牛来。

导河西授传家钵,学海东抡华国才。

十载砚穿磨日月,双锋匣出鼓风雷。

是龙露角观初变,拔浪端应奋锦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甲戌暮春读吴桐井哭淦儿诗忆去年三月翔儿殇泪次其韵

亡儿痛绝已经年,捧读君诗更黯然。

同是哭殇悲白发,那堪知爱隔黄泉。

墨痕苦记来生后,吟韵追思未死前。

随汝妹魂何处去,坛南社左海城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