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三唐人惠山诗

招提远尘境,松桧何青苍。

缅想彼人外,流憩兹空堂。

濯缨孤云起,振衣高鸟翔。

至今山水间,毫翰余幽光。

我来慕同调,心静发泉香。

题诗醉萝月,俯仰世已忘。

青山无今古,心赏有伊人。

浮云辙既往,佳境兴方新。

林鸟声寂寂,石泉光磷磷。

已谢天路交,何必弹冠尘。

浩歌振空谷,长啸流高雯。

知音去我久,太虚聊可邻。

烟光被层峦,芳气寒清樾。

松门僧未归,石径泉不绝。

禅心觉无生,尘机坐来灭。

长天澹澄湖,微云逗凉月。

林虚夕吹爽,壑幽林籁发。

税驾从兹游,千秋同一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惠山的向往与探访,展现了其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招提远尘境”,点明了惠山远离尘嚣的独特位置,随后“松桧何青苍”一句,以松树和桧树的苍翠描绘出山林的生机勃勃。诗人通过“缅想彼人外,流憩兹空堂”表达了对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宁静的追求。

“濯缨孤云起,振衣高鸟翔”两句,运用生动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超脱。接下来,“至今山水间,毫翰余幽光”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文人墨客留下的精神痕迹的追忆与敬仰。

“我来慕同调,心静发泉香”展现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以及对纯净、宁静生活的向往。“题诗醉萝月,俯仰世已忘”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情感体验。

“青山无今古,心赏有伊人”表达了诗人对永恒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真挚友谊的珍视。“浮云辙既往,佳境兴方新”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新奇体验的不断涌现。

“林鸟声寂寂,石泉光磷磷”描绘了山林的寂静与清澈,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已谢天路交,何必弹冠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浩歌振空谷,长啸流高雯”展现了诗人的豪情与洒脱,以及对自然之美的尽情释放。“知音去我久,太虚聊可邻”表达了诗人对真正理解自己情感的知音的渴望,以及在宇宙中寻找心灵寄托的愿望。

最后,“烟光被层峦,芳气寒清樾”、“松门僧未归,石径泉不绝”、“禅心觉无生,尘机坐来灭”、“长天澹澄湖,微云逗凉月”等句,继续描绘了惠山的自然风光与禅意氛围,以及诗人在此地获得的精神洗礼。

整首诗通过对惠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对自然美、隐逸生活、友情、超脱世俗等主题的思考与感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精神世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收录诗词(7)

秦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三唐人惠山诗(其一)

金商薄秋麓,桂树凌青苍。

绪风叩元壑,爽籁奔虚堂。

俯听山虫鸣,仰视林雁翔。

方塘逗玉液,粼粼浮清光。

鉴貌烛毛发,漱齿流芳香。

买山未可得,招隐焉能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三唐人惠山诗(其二)

金仙栖石龛,珠宫结灵樾。

黄叶樵路深,绿苔人履绝。

岩花见空色,山云悟生灭。

客来啸远风,僧行踏凉月。

香灯十地明,宝铎四天发。

已是都率宫,讵想襄城辙。

形式: 古风

春暮新斋偕友人步入惠山憩秦氏园亭

初阳革故阴,同人撰心赏。

总辔涉原隰,谷风荐五两。

牵裾袭芳郁,伐木递遐响。

林叶渐蒙密,岩葩尽升长。

钩云屡回复,名园出苍莽。

旋从童稚入,复偕魔犊往。

岩气乍扫涤,石楼发清爽。

瞩远无近寻,临深有余想。

仁智乐在斯,意适忘归鞅。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家园即事

买得菟裘已十年,朅来归隐共周旋。

为山直割云头石,凿沼频偷地底泉。

清梵自天投宝篆,疏钟挟雨答朱弦。

生平不少蛾眉妒,剩有烟霞与作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