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制帅(其五)

武林一别几经秋,谁料同为锦里游。

蒹苇已惭瑶树倚,琼琚仍愧木瓜投。

小诗勉向忙中和,大白难禁醉里酬。

他日东南陪晤语,故应相对话刀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自从武林分别后,又过了几个秋天,未曾想到我们会在锦城相遇游玩。
芦苇已感到羞愧,无法与瑶树比肩,我更觉得惭愧,未能像古人以木瓜赠意般回应你的情谊。
在忙碌中我尽力写下这首小诗回应,但面对盛情,连大酒也无法抵挡你的款待。
将来有朝一日,在东南之地相会,我们定会围坐畅谈,共享那些关于刀州的记忆。

注释

武林:古代地名,泛指江湖或武林人士的居所。
锦里:成都的别称,这里指繁华之地。
蒹苇:芦苇,比喻人的谦逊或地位低下。
瑶树:美玉般的树木,象征高贵。
琼琚:美玉,古代常用来比喻珍贵的礼物。
木瓜投:出自《诗经》,原指女子以木瓜赠给男子,表示爱慕之情。
大白:大酒杯,古代宴会上常见的饮酒器。
刀州:可能指特定的地方,也可能象征着过去的回忆或共同的话题。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王之望所作,名为《再和制帅(其五)》。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人离别后相逢于锦城的一种喜悦与惊讶,以及对友情深厚的赞美。

首句“武林一别几经秋”表达了自上次分别之后已经过了不少个季节,时间流转迅速。接着,“谁料同为锦里游”则揭示了一种出乎意料的重逢之喜,他们竟然同时来到了锦城。

“蒹苇已惭瑶树倚,琼琚仍愧木瓜投。”这里作者通过对比两种物象来表达自己与友人的关系。蒹苇(一种水生植物)和木瓜相比显得粗陋,而瑶树(珍贵的树木)和琼琚(美玉)相比也感到自愧。这两句诗用以小见大,以物喻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仰慕与自谦之情。

“小诗勉向忙中和,大白难禁醉里酬。”这两句则写出了他们重逢后的欢快心情。尽管生活多忙碌,但依旧要在百忙之中找到时间来互相和解;而大白(酒)也难以阻挡他们在醉酒中的应酬之乐。

最后,“他日东南陪晤语,故应相对话刀州。”表达了未来的愿望,即希望将来有更多的时间与这位友人一起漫步于东南地区,并且能够坐在刀州(古地名,现在的浙江杭州)相对而坐,慢慢品味彼此的谈吐。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情谊深厚,以及他们对于重逢之后共同生活片段的珍视。

收录诗词(220)

王之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 字:瞻叔
  • 生卒年:1102-1170

相关古诗词

刘侍郎见和再用韵

大方广佛三身具,境号华严普贤住。

三千净土毛孔吞,百亿化身尘刹赴。

底事眉山迹偏显,端由象法时将暮。

三乘不起正信心,一线顿开方便路。

将欲神变惊凡目,故敛光芒归窘步。

示现虽同人异见,开遮未判谁无惧。

臂力遥擎妙喜来,顶光近摄清凉互。

我来亲睹未曾有,方审传闻元不误。

阳春正值风日好,阴雨不逢雷雹怒。

入梦惟忧神鬼知,乘危暗有龙天护。

招提问路方上征,世界当空已先布。

千林寂历鸟声少,万岭奔腾云气聚。

高峰初到甫休歇,圆相俄惊成指顾。

一壶恍入物外天,五里知非世间雾。

感通咫尺捷影响,变灭须臾嗟电露。

公居福地宝岩对,身享耆年仙籍附。

两禁高辞法从班,一灯久续禅宗炷。

正始馀风独后凋,建安逸驾争先骛。

忽聆酬唱便随喜,要与见闻俱得度。

愿公且见宰官身,一宅常与轩冕寓。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同鲜于蹈夫管养正饮卫氏云亭

谁结危亭古岸头,云容水态入帘钩。

数峰岚翠欲排闼,半夜溪声碍枕流。

入坐烟霞终日秀,对床风雨一灯幽。

那知戎马纷纭际,杖屦相陪得胜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杂诗四首(其四)

江发岷山阳,河出昆崙趾。

渊源既洪深,浩浩并众水。

东流至渤澥,曲折万馀里。

经山无重数,过郡不知几。

海边有小溪,近出海山里。

未能数里间,已接潮波起。

到海虽则同,难与江河比。

形式: 古风

杂诗四首(其三)

龟肉不可食,蟹螯不中卜。

龟以壳自戕,蟹以味见戮。

所养殊毅豹,所亡等臧谷。

一足致患害,内外皆鸩毒。

嵇康坐才死,霍禹以势族。

乐哉蟹螯中,贮此老龟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