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二首(其二)

送郎万里戍边州,长日相思怕到秋。

愿得郎情如皓月,清光夜夜照侬愁。

形式: 词牌: 竹枝

鉴赏

这首诗以深情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对远行丈夫的思念之情。首句“送郎万里戍边州”,简洁有力地勾勒出丈夫离家从军、远赴边疆的背景,透露出女子内心的不舍与担忧。次句“长日相思怕到秋”,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时间的跨度拉长,让读者感受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思念之情愈发浓烈,直至秋天的到来,似乎预示着思念达到一个高峰。

后两句“愿得郎情如皓月,清光夜夜照侬愁”,则是全诗情感的升华。女子以皓月比喻丈夫的情意,希望他的关怀如同明亮的月光,无论何时都能照亮自己内心的愁绪。这里运用了美好的自然景象来寄托深沉的情感,既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也蕴含了对未来团聚的期待和美好愿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古代女性在面对离别与思念时的柔情与坚韧,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4)

刘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五马图为汤汝明作

丹青五马出神化,谁其画者韩曹亚。

前行一匹照夜白,轻素随烟淡无迹。

戏与其群怒相啮,似耻寻常马同列。

玉骢势欲凌其前,青丝苦被他人牵。

骄騧亦怪奚奴怯,勒住玉蹄空蹀躞。

壮气都从尔奚老,只爱骅骝缓行好。

岂识春风解相恼,棱嶒瘦骨高如山。

最后不来神自閒,嗟尔老奚愁满颜。

世间多少骁腾者,不得风雷一相假。

王良造父今岂无,呜呼五马春风图。

形式: 古风

题黄定之山亭短歌

我有故人别来久,武林驿前曾与逢。

君将买棹过江去,我愧误落尘埃中。

今年复见苏台下,十日高谈足清暇。

酒间传令信于兵,灯下题诗好如画。

我家疑舫亭,湖上双鸳鸯。

青青飞不去,濯足歌沧浪。

都亭桥头溪水香,吴王旧时馆娃坊。

扁舟来向君家泊,坐见青山洒晴瀑。

涓涓流向槛前来,洗我客愁三万斛。

看山多在砚池头,何待篮舆郭外求。

只恐白云浮欲动,野亭谁与共清秋。

形式: 古风

闽无红

闽儿手拔闽山舞,醉著巫衫代神语。

绛绡三尺首髼然,千里腥风啸红虎。

但欲屠人饱红腹,不管飞花碎红雨。

一红唱而百红和,南剑津头血漂杵。

神兵十万自天来,扼红之喉剪红羽。

暮枭红党徇军门,晨缚红魁献明主。

尚书气与秋天杳,不忍歼红红可抚。

红争悔祸指闽天,巫亦今为帐前虏。

毁红旗,卧红鼓,红帓纷纷弃如土。

翠笠冲烟下南亩,我作铭诗勖尔红,愿闽无红千万古。

呜呼愿闽无红千万古,老去残红双鬓苍,休说干戈向儿女,只说尚书尔慈父。

形式: 古风

题春晓苕溪图

海岳庵前真凤雏,写此春晓苕溪图。

笔精墨妙澹无迹,但见一幅云模糊。

千舒万卷纸欲毛,人家彷佛临江皋。

市远不知更几点,村深自觉鸡三号。

苕花流尽馀不月,何处烟中棹歌发。

初疑咫尺天苍凉,又道微茫水空阔。

凤凰山下钱王孙,载书汎宅来吴门。

题诗看画足宾客,长篇短章星斗繁。

百年耆旧竟沦落,此图去作他人物。

宝剑谁将土花蚀,光射牛女寒不没。

飞堕王郎杏花圃,开户得之喜欲舞。

卷中半是三吴人,诗画一时皆入神。

却笑桐村老迂牧,葡萄后尘追绝躅。

吁嗟王郎且珍袭,不拜犹当下长揖。

米家石丈诚难遇,牧也徒狂惜无补。

五色王葩雨吾雨,欲起元晖与之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