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长短一年相似夜,中秋未必胜中春。
不寒不暖看明月,况是从来少睡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泊宁静的夜晚景象,诗人通过对比中秋与中春的夜晚,表达了自己对于季节变化的观察和感受。"长短一年相似夜"一句,生动地描绘出一年四季的夜晚长度虽然有所不同,但在某种感觉上却又是相似的,这是一种诗人主观上的感受,而非客观事实的描述。
"中秋未必胜中春"则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偏好,认为中春的夜晚更胜于中秋。这里的“胜”字用得十分含蓄,不仅是景象的比较,更有情感的投入。这两句通过平淡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既普通又超凡脱俗的意境。
"不寒不暖看明月,况是从来少睡人"这两句则转向诗人的夜晚生活和心境。不冷不热的气候,使得诗人能够舒适地观赏夜空中的明月。这里的“况是”一词,引出了下文,是对前面情况的一个转折,也是整个情景的深化。此处的“从来少睡人”,既可以理解为诗人的习惯——熬夜思考或创作,也可能暗示着诗人对于生活、宇宙的一种思考和探索,这是一种超越日常生存状态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淡泊生活态度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意义的独特感悟。
不详
唐代(约公元八一三年、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诗人,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全唐诗》录存一卷
八月繁云连九月,两回三五晦漫漫。
一年怅望秋将尽,不得常娥正面看。
皎皎秋空八月圆,常娥端正桂枝鲜。
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四天净色寒如水,八月清辉冷似霜。
想得越人今夜见,孟家珠在镜中央。
今年八月十五夜,寒雨萧萧不可闻。
如练如霜在何处,吴山越水万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