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塞常闵雪,穷冬未为晚。

欣看朔风过,想自万里远。

崩腾龙沙飞,浩荡北溟卷。

势排炎荒瘴,力救南国旱。

悲雁飞何之,蛰龙卧终偃。

至神亦憔悴,尔辈何缱绻。

岁阴倏将改,天运有必反。

慷慨吾何言,短衣数自挽。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名为《雪》。诗中描绘了对雪的期待与欣赏,以及雪带来的自然景象和对环境的影响。

首句“楚塞常闵雪,穷冬未为晚。”表达了诗人对雪的渴望,认为即使在寒冷的冬季,期待雪的到来也并不算迟。接着,“欣看朔风过,想自万里远。”描述了当北风经过时,诗人想象着那遥远的雪源。

“崩腾龙沙飞,浩荡北溟卷。”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雪比作从遥远之地奔腾而来的龙沙,又如北溟之水般浩荡翻滚,形象地描绘了雪的壮观景象。“势排炎荒瘴,力救南国旱。”则展现了雪对于缓解炎热地区干旱的积极意义,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

“悲雁飞何之,蛰龙卧终偃。”通过雁与龙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界生物因雪而产生的不同反应的感慨,雁可能因寻找食物而飞向他方,而龙则因冬眠而无法感受雪的降临。“至神亦憔悴,尔辈何缱绻。”诗人以“至神”(可能指大自然或某种超自然力量)的疲惫来反衬雪的美丽,同时也对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因雪而产生的复杂情感表示理解。

最后,“岁阴倏将改,天运有必反。”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季节会改变,自然界的规律不可违逆。“慷慨吾何言,短衣数自挽。”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界的壮丽景色和复杂变化时的感慨,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顺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然界中生命多样性的思考。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复雪二首(其一)

十日三雨雪,同阴坐朝昏。

幽人感岁晚,更觉日月奔。

劲风西北来,轰哮动乾坤。

中州山昆墟,四彻皆玙璠。

鸿雁游可哀,竹柏生仅存。

念此使心悲,何时见阳春。

志士则憔悴,薄俗安足论。

乡里狐貉儿,反怪天正温。

形式: 古风

复雪二首(其二)

前夕盛雷电,谓言春和发。

典衣买春酒,岁事亦可悦。

不知天难谌,信宿更凝冽。

朝来雪盈尺,初计顿乖越。

吾庐甘重塞,敝褐忍百结。

岂敢咨祁寒,又非慕炎热。

阴阳相交错,万一成灾孽。

忆昔鲁隐公,九年春三月。

癸酉雨震电,庚辰大雨雪。

春秋书为法,其事何照晰。

曾经圣人笔,下学而上达。

况此四月间,又当季春末。

愿排阊阖戟,一献春秋说。

路远泥阻深,愁哉卧岩穴。

形式: 古风

书堂

客身困旅人,未如负舍蜗。

滚滚荆吴间,所居不常家。

宴安非吾事,但恐发早华。

且复一日葺,随时具生涯。

白盛烂四壁,茔净磨疵瑕。

虚明豁心府,永使思无邪。

愁来莫与语,起就书龙蛇。

亦足写方寸,放歌快咨嗟。

苦嫌中庭窄,所生野草花。

故须种松竹,反忆日月遐。

岁寒与谁共,惆怅终无他。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答江丈雨中

繁阴乘炎夏,晦色竟朝暮。

蛟龙困云雷,虎豹病氛雾。

过时畏昏垫,推分纵所遇。

闭阁空自愁,救饥眇无素。

江侯卧闾里,本自济时具。

方与造物游,昔同斯人虑。

作诗破幽愤,极笔纡远慕。

磊落三贤人,千秋如面晤。

道同义相契,未必形影附。

长谣鸡鸣篇,因见君子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