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德祥所作的《送僧游东林》诗,以送别为题,描绘了僧人前往东林寺的场景与诗人对其的深情厚谊。
首联“见说浔阳去,炉峰似见之”,开篇点题,通过“见说”二字引出僧人将前往浔阳(今江西九江)之事,而“炉峰似见之”则以想象中的炉峰景象,预示着僧人即将到达的目的地,营造了一种既真实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颔联“雪埋天际石,泉出寺中池”,进一步展开对东林寺环境的描绘。前句“雪埋天际石”以雪景衬托出东林寺的静谧与庄严,后句“泉出寺中池”则展现了寺院内清幽的自然景观,两者相映成趣,既表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僧人修行之地的清静与和谐。
颈联“梦是劳倾想,愁非惜别离”,转而表达诗人对僧人的深厚情感。前句“梦是劳倾想”表达了诗人对僧人旅途的担忧与牵挂,后句“愁非惜别离”则表明了诗人并非因离别而愁,而是对僧人此行的关切与不舍,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僧人修行之路的支持与祝福。
尾联“休师两度到,应只为题诗”,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收尾,暗示僧人曾两次来访,而此次来访或许是为了再次题诗留念。这一句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也暗含了对僧人文学才华的赞赏,以及对两人之间深厚友谊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旅程的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修行与艺术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