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堂秋暮

隐来未得道,岁去愧云松。

茅屋空山暮,荷衣白露浓。

唯怜石苔色,不染世人踪。

潭静宜孤鹤,山深绝远钟。

有时丹灶上,数点綵霞重。

勉事壶公术,仙期待赤龙。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翻译

尚未领悟隐居之道,岁月流逝内心愧对如云松。
傍晚时分,茅屋坐落在寂静的山中,白露打湿了荷衣显得更重。
只欣赏那青苔的颜色,它未沾染世俗人的足迹。
潭水静谧,适合孤鹤栖息,深山之中听不见远处的钟声。
有时会在炼丹炉旁,见到几点重叠的彩霞。
我努力学习壶公的法术,期待着能遇见仙人乘坐赤龙降临。

注释

隐来:隐居。
未得道:未悟道。
愧云松:内心有愧疚像云松般坚韧。
茅屋:简陋的小屋。
空山:寂静的山。
暮:傍晚。
荷衣:用荷叶制成的衣服。
白露:清晨的露水。
浓:厚重。
石苔色:石头上的青苔色。
世人踪:世人的足迹。
潭静:潭水宁静。
孤鹤:孤独的鹤。
绝远钟:听不到远处的钟声。
丹灶:炼丹炉。
綵霞:彩色的霞光。
重:叠加。
壶公术:壶公的修炼方法。
仙期待:期待成仙。
赤龙:红色的龙(象征仙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秋暮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隐来未得道,岁去愧云松。"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于修道没有取得成就,时间流逝而感到惭愧。云松常象征高洁和长寿,诗人可能觉得自己与之相比有所不足。

"茅屋空山暮,荷衣白露浓。"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居住的茅屋位于空旷的山中,傍晚时分,荷花上沾满了白色的露水,环境清幽而又湿润。

"唯怜石苔色,不染世人踪。" 石苔即是生长在石头上的苔藓,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石苔的怜爱,它不受尘世污染,是纯净自然的象征。

"潭静宜孤鹤,山深绝远钟。" 这两句写出了山谷之中水潭清幽,适合孤鹤栖息;而山中更有深处,传来的是遥远的钟声,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有时丹灶上,数点綵霞重。" "丹灶" 指的是炼丹炉,诗人偶尔在灶上进行修炼,试图炼制仙药;"綵霞" 则是指彩色的云霞,这里可能隐喻着仙气或祥瑞之兆。

"勉事壶公术,仙期待赤龙。"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道术的勤勉修行,以及对成仙的渴望。在古代传说中,赤龙往往与仙境相联系,这里可能是指等待着某种超自然的救赎或飞升。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于道法修炼的执着追求。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送丁著作佐台郡

多年金马客,名遂动归轮。

佐郡紫书下,过门朱绶新。

扬舲望海岳,入境背风尘。

水驿偏乘月,梅园别受春。

带经临府吏,鲙鲤待乡人。

始见美高士,逍遥在搢绅。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送王使君赴太原行营

太白明无象,皇威未戢戈。

诸侯持节钺,千里控山河。

汉驿双旌度,胡沙七骑过。

惊蓬连雁起,牧马入云多。

不卖卢龙塞,能消瀚海波。

须传出师颂,莫奏式微歌。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送王使君移镇淮南

共许徐方牧,能临河内人。

郡移棠转茂,车至鹿还驯。

吏事嘉师旅,鸳行惜搢绅。

别心倾祖席,愁望尽征轮。

紫诰徵黄晚,苍生借寇频。

愿言青琐拜,早及上林春。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送王季友赴洪州幕下

列郡皆用武,南征所从谁。

诸侯重才略,见子如琼枝。

抚剑感知己,出门方远辞。

烟波带幕府,海日生红旗。

问我何功德,负恩留玉墀。

销魂把别袂,愧尔酬明时。

形式: 排律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