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隐来未得道,岁去愧云松。
茅屋空山暮,荷衣白露浓。
唯怜石苔色,不染世人踪。
潭静宜孤鹤,山深绝远钟。
有时丹灶上,数点綵霞重。
勉事壶公术,仙期待赤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秋暮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隐来未得道,岁去愧云松。"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于修道没有取得成就,时间流逝而感到惭愧。云松常象征高洁和长寿,诗人可能觉得自己与之相比有所不足。
"茅屋空山暮,荷衣白露浓。"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居住的茅屋位于空旷的山中,傍晚时分,荷花上沾满了白色的露水,环境清幽而又湿润。
"唯怜石苔色,不染世人踪。" 石苔即是生长在石头上的苔藓,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石苔的怜爱,它不受尘世污染,是纯净自然的象征。
"潭静宜孤鹤,山深绝远钟。" 这两句写出了山谷之中水潭清幽,适合孤鹤栖息;而山中更有深处,传来的是遥远的钟声,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有时丹灶上,数点綵霞重。" "丹灶" 指的是炼丹炉,诗人偶尔在灶上进行修炼,试图炼制仙药;"綵霞" 则是指彩色的云霞,这里可能隐喻着仙气或祥瑞之兆。
"勉事壶公术,仙期待赤龙。"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道术的勤勉修行,以及对成仙的渴望。在古代传说中,赤龙往往与仙境相联系,这里可能是指等待着某种超自然的救赎或飞升。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于道法修炼的执着追求。
不详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多年金马客,名遂动归轮。
佐郡紫书下,过门朱绶新。
扬舲望海岳,入境背风尘。
水驿偏乘月,梅园别受春。
带经临府吏,鲙鲤待乡人。
始见美高士,逍遥在搢绅。
太白明无象,皇威未戢戈。
诸侯持节钺,千里控山河。
汉驿双旌度,胡沙七骑过。
惊蓬连雁起,牧马入云多。
不卖卢龙塞,能消瀚海波。
须传出师颂,莫奏式微歌。
共许徐方牧,能临河内人。
郡移棠转茂,车至鹿还驯。
吏事嘉师旅,鸳行惜搢绅。
别心倾祖席,愁望尽征轮。
紫诰徵黄晚,苍生借寇频。
愿言青琐拜,早及上林春。
列郡皆用武,南征所从谁。
诸侯重才略,见子如琼枝。
抚剑感知己,出门方远辞。
烟波带幕府,海日生红旗。
问我何功德,负恩留玉墀。
销魂把别袂,愧尔酬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