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季友赴洪州幕下

列郡皆用武,南征所从谁。

诸侯重才略,见子如琼枝。

抚剑感知己,出门方远辞。

烟波带幕府,海日生红旗。

问我何功德,负恩留玉墀。

销魂把别袂,愧尔酬明时。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翻译

各地都重视武力,南征大军跟随谁。
诸侯看重你的才智和谋略,见到你如同得到珍贵的琼枝。
握剑感慨知音难觅,出门之际深深告别。
烟雾与波涛环绕着军帐,朝阳升起映照着红色旗帜。
有人问我有何功绩德行,背负恩情却仍留在这里。
离别之际心痛不已,我愧对你的明理时代。

注释

列郡:各个郡县。
皆:都。
用武:重视武力。
南征:南下征战。
所从谁:跟随谁出征。
诸侯:各路诸侯。
重:看重。
才略:才能和智谋。
见子:见到你。
如琼枝:如同珍贵的琼树枝条。
抚剑:手握宝剑。
知己:知心朋友。
出门:离开。
远辞:深情告别。
烟波:烟雾和波涛。
幕府:军帐。
海日:朝阳。
红旗:红色旗帜。
何功德:有何功绩。
负恩:背负恩情。
玉墀:宫殿台阶。
销魂:心碎。
别袂:告别。
愧尔:我愧对你。
酬明时:回应这个清明的时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情厚谊的送别场景,诗人以沉郁顿挫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赞美之情。"列郡皆用武,南征所从谁"两句,从宏观角度写出友人即将参与的军事行动,其重要性如同古代诸侯重视才略,显示出诗人对其才能的高度认可。

"抚剑感知己,出门方远辞"表达了诗人在送别之际,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理解和不舍。"烟波带幕府,海日生红旗"则是对即将到来的地方——洪州幕下的描绘,给人以壮丽、神秘的感觉。

"问我何功德,负恩留玉墀"诗人自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功绩和美德能够留住友人的脚步。"销魂把别袂,愧尔酬明时"则是对过去未能为友人做更多事情而感到愧疚,表达了深深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深厚的友谊情怀。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凝练,是一首送别诗中难得的佳作。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送王相公赴范阳

翊圣衔恩重,频年按节行。

安危皆报国,文武不缘名。

受脤乃调鼎,为霖更洗兵。

幕开丞相阁,旗总贰师营。

料敌知无战,安边示有征。

代云横马首,燕雁拂笳声。

去镇关河静,归看日月明。

欲知瞻恋切,迟暮一书生。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送王谏议任东都居守

车徒凤掖东,去去洛阳宫。

暂以青蒲隔,还看紫禁同。

经过乘雨露,潇洒出鸳鸿。

官署名台下,云山旧苑中。

暮天双阙静,秋月九重空。

且喜成周地,诗人播国风。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送包何东游

水国尝独往,送君还念兹。

湖山远近色,昏旦烟霞时。

子好谢公迹,常吟孤屿诗。

果乘扁舟去,若与白鸥期。

野趣及春好,客游欣此辞。

入云投馆僻,采碧过帆迟。

江上日回首,琴中劳别思。

春鸿刷归翼,一寄杜蘅枝。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

释子吾家宝,神清慧有馀。能翻梵王字,妙尽伯英书。

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飞锡离乡久,宁亲喜腊初。故池残雪满,寒柳霁烟疏。

寿酒还尝药,晨餐不荐鱼。遥知禅诵外,健笔赋闲居。

形式: 排律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