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行

沧海有船不可渡,痴人求仙死不悟。

儿郎断乳能几时,忍令万里投蛟螭。

儿牵母衣抱父泣,文书催行星火急。

楼船一去更不归,至今思家朝夜啼。

人生不禁别离苦,但得生存犹一处。

君不见咸阳百万家,长城白骨埋泥沙。

形式: 古风

翻译

大海中船只无法渡过,痴迷的人追求仙道至死不醒悟。
儿子长大离乳期能持续多久,怎能忍受让他远行万水千山。
孩子拉着母亲的衣服,抱着父亲哭泣,文书催促如同星火急迫。
大船一去不复返,直到如今家人日夜思念。
人生难以承受离别的痛苦,只要活着,哪怕在同一片天空下也算一处。
你可曾见过咸阳百万户人家,长城下白骨累累埋在泥土沙石之中。

注释

痴人:形容极度痴迷的人。
儿郎:儿子,青年男子。
蛟螭:古代神话中的龙类或水怪。
文书:官方文书或紧急命令。
楼船:大型战船或豪华船只。
咸阳:古都,这里指代繁华之地。
长城:中国古代防御工程,象征边疆和牺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切的乡愁与对生离死别的无奈。"沧海有船不可渡,痴人求仙死不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摆脱现实困境和那些盲目追求永生的愚昧之人的同情。接着的"儿郎断乳能几时,忍令万里投蛟螭"则是对远行者及其家人所承受的分离之痛进行了描写,表达了一种对亲情无法长久相守的无力感。

"文书催行星火急"中,"文书"指的是官府发出的调动或征召令状,这里代表着外界的压力和紧迫感。"楼船一去更不归,至今思家朝夜啼"则是诗人对于远离家乡、无法回归的深切怀念。

最后两句"君不见咸阳百万家,长城白骨埋泥沙"通过对古代咸阳城百万户民众和长城上白骨累累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苦难的深刻反思。整首诗充满了悲凉与沉重的情感,是一首抒发乡愁、哀叹人生无常以及历史悲剧的佳作。

收录诗词(244)

李吕(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 籍贯:记诵过
  • 生卒年:1122—1198

相关古诗词

近世饮者尊尚苦味有感成诗

悠悠古先酒,曲糵化为醴。

适口固匪他,诗人咏其旨。

岐黄作本草,甘辛味所纪。

惟清香滑辣,四事世云尔。

孟诜注为苦,自不烛厥理。

至今蔑公论,遂以诜为是。

乖僻随耽嗜,不尔遽遭诋。

气禀炎上作,无与诸胆比。

人情素弗食,尝者为雪耻。

柳家集众药,意在勖诸子。

未闻无其故,反以彼为美。

一呷三掉头,强咽身耸起。

从来好欢伯,可畏非可喜。

孤负太和名,翻作搅肠水。

因思俗颠倒,类此盖多矣。

大路指为迂,曲径偏践履。

郑声既可恶,满市更盈耳。

憔悴间姬姜,一莸杂兰芷。

贪浊和者众,独清竞萋菲。

善恶久相淆,何特酒而已。

至当终难掩,岂必随风靡。

革弊会有时,周道本如砥。

形式: 古风

和许尉仙田舍野老有可怜之态壁间之什

乞籴民宵征,出粜官夙驾。

艰食间填壑,灾星未退舍。

七闽况多山,厥田惟中下。

年登谷粟贱,逐末贪白话。

一逢岁不稔,大半为饥者。

公私久匮乏,谁欤可资藉。

哀哉南亩农,长年服耕稼。

倾囷了租赋,仅逃吏胥骂。

东作已无粮,贪赊宁论价。

负逋罄产偿,求售忘早夜。

逡巡生计尽,失所安足讶。

尉仙明达人,出语补风化。

咄彼兼并家,敛衽当愧谢。

形式: 古风

和吴微明疏影横斜水清浅七咏韵(其二)

避俗渊明心会景,祇咏孤松秀冬岭。

争识槎牙竹外枝,月上空阶间金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梗]韵

和韩羲仲主簿古岩韵

君不见版筑当年胥靡徒,貌象忽与帝梦符。

卧龙抱膝吟梁甫,霸主不惮三顾庐。

又不见形模苦遭妇女笑,袖手不解世俗书。

碧山幽栖载典籍,银鱼焚弃甘林居。

出处虽云兰菊异,道则一贯无二途。

要之穷通有定分,所学岂以世俗拘。

一旦风云合际会,坐令四海如唐虞。

不用山林并容尔,胸中经济常自如。

世间馀子真碌碌,得失交病言嗫嚅。

生前雅志一饱足,趋时妩媚忘远图。

夫君承平相家子,典刑自与今人殊。

青春已负老成器,白日兀坐圣贤俱。

腹笥兼收线五色,准拟补衮膺时须。

豹变要是有毛质,鹏飞九万看抟扶。

古岩风月镇长好,请著斯名镵座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