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万里论心晚,相看慰乱离。
丹成俄已化,璧碎尚无缁。
禾黍西原梦,川原落日悲。
斯文今已矣,来世以为期。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文天祥的作品,通过对比古人和自己的处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
"万里论心晚,相看慰乱离。"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悲壮的基调,意指在万里长情中寻找心灵的安慰,但在动荡不安的时世,只能是面对着彼此的困顿与离散。
"丹成俄已化,璧碎尚无缁。" 丹和璧都是古代珍贵的物品,比喻诗人内心的纯净和高洁,但如今却遭到了破坏和磨难,显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禾黍西原梦,川原落日悲。"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事物的怀念之情,如同在荒凉的西原中寻找着过去的梦境,而现在却只能在落日余晖中感受悲凉。
"斯文今已矣,来世以为期。"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斯文)的哀叹,现在已经无法挽回,只能寄希望于未来。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溯和现实的反思,抒发了深沉的忧虑和无尽的哀愁。
不详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陆氏登三阁,源明出一麾。
清声光漳浦,便道拜长基。
赤子歌来暮,同寅赋去思。
西铭功用大,伫验顺宁诗。
大陆登三阁,源明出一麾。
临轩亲策后,上冢过家时。
秋色吴山外,春风漳水涯。
斯文交独厚,羌赋送行诗。
寄兴逃吾病,吟诗老此生。
风高鸿雁起,晴久鹁鸠鸣。
野树辞秋落,溪云带雨行。
晚凉便懒坐,移傍竹阴清。
一病忽两月,蓬头夏涉秋。
形羸心自壮,手弱笔仍遒。
昨夜灯如喜,今宵蝶莫愁。
问谁驱五疟,正与五穷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