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赋(其五)

寄兴逃吾病,吟诗老此生。

风高鸿雁起,晴久鹁鸠鸣。

野树辞秋落,溪云带雨行。

晚凉便懒坐,移傍竹阴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寄托兴趣以逃避我的疾病,余生就在这吟诗中度过。
大风中,鸿雁振翅高飞,晴朗的日子,鹁鸠鸟鸣叫不停。
野外的树木告别秋天落叶纷飞,溪边的云彩带着雨水前行。
傍晚的凉意让我懒得久坐,我移到竹林阴凉处享受清静。

注释

寄兴:寄托情感或兴趣。
逃:逃避。
吾病:我的疾病。
吟诗:吟诵诗歌。
风高:大风。
鸿雁:大雁。
起:起飞。
晴久:长时间晴朗。
野树:野外的树木。
辞秋:告别秋天。
落:落下。
溪云:溪边的云。
带雨行:带着雨水前行。
晚凉:傍晚的凉意。
懒坐:懒得久坐。
移傍:移动靠近。
竹阴清:竹林阴凉。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爱国主义者文天祥的作品,体现了他在困顿中的情感流露和对自然景物的深切感悟。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以及面对岁月流逝时的心境。

“寄兴逃吾病”一句,表达了诗人通过吟咏诗歌来暂时忘却自己的疾患和忧愁。这不仅是文天祥个人的抒情,也反映出古代士人在困厄中寻求精神慰藉的普遍心态。

“风高鸿雁起,晴久鹁鸠鸣”两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这里的“风高”与“晴久”,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伤的情境。而“鸿雁”和“鹁鸠”的鸣叫,则增添了一种季节更迭、时光飞逝的感慨。

“野树辞秋落,溪云带雨行”两句,继续描绘自然景物,但这里更多地流露了诗人对秋天的无限感伤。树叶的凋零和溪水中飘逸的云彩,都是秋意盎然的象征,也映射出诗人的心境。

“晚凉便懒坐,移傍竹阴清”两句,则是诗人在这个季节中的生活写照。晚风习习,天气转凉,而诗人却感到一种懒散的情绪。他选择坐在竹林的阴凉处,这种宁静而清幽的环境,似乎能让他暂时逃离现实世界的喧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在面对个人困境和时代动荡中的内心世界。它不仅展示了文天祥作为一个政治家、文学家的深刻情感,也反映了宋代士人普遍的心声。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又赋(其一)

一病忽两月,蓬头夏涉秋。

形羸心自壮,手弱笔仍遒。

昨夜灯如喜,今宵蝶莫愁。

问谁驱五疟,正与五穷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又赋(其四)

骤雨知何处,一溪秋水生。

苦吟肩鹤瘦,多病耳蝉鸣。

隐几惟便睡,挑包正倦行。

山深明月夜,乞我半窗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又赋(其三)

病里心如故,闲中事更生。

睡猫随我懒,黠鼠向人鸣。

羽扇看棋坐,黄冠扶杖行。

灯前翻自喜,瘦得此诗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又赋(其二)

一病四十日,西风草木凉。

倚床腰见骨,览镜眼留眶。

倦策吟诗杖,频烧读易香。

夜深排果饵,乞巧大医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