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八日迁寓侍郎桥

梧桐楼外雨萧萧,客里迁居意不聊。

净土偶邻罗汉洞,閒人肯羡侍郎桥。

蠹鱼书少家何窘,行李船轻路匪遥。

此□十翁肯相送,典钱沽酒了今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窗外梧桐叶在秋雨中沙沙作响,旅居在外心情落寞。
我居住的地方偶尔邻近罗汉洞,闲人却不会羡慕那侍郎桥的繁华。
家中书籍被蛀虫侵蚀,显得家境困顿,行囊轻便,路途并不遥远。
在这陌生之地,如果能有十位老翁相伴,我会典当财物买酒共度今日。

注释

梧桐:一种落叶乔木,古人常用来象征高洁或离别。
迁居:搬家,改变居住地。
净土:佛教中指清净之地,这里可能指罗汉洞。
罗汉洞:传说中的修行之地,可能指附近的一个名胜。
侍郎桥:古代官职名称,这里可能指附近有名的大桥。
蠹鱼:书虫,指蛀书的昆虫。
行李:随身携带的物品。
十翁:泛指多位老人。
典钱:典当财物换取钱财。
沽酒:买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雨中的凄凉与孤独的情境。"梧桐楼外雨萧萧",开篇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带有几分忧郁的氛围,梧桐树下细雨如丝,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不安。接着"客里迁居意不聊",表明诗人是一位旅途中的游子,对于迁徙居所感到无聊和失落。

第三句"净土偶邻罗汉洞",诗人提到自己偶然来到一处清净的佛教圣地,这里有罗汉洞,传说中罗汉是修炼到一定境界的佛教高僧,住所往往被描绘得神秘而又安静。"閒人肯羡侍郎桥"则透露出诗人对这片净土和桥边生活的向往与羡慕。

"蠹鱼书少家何窘"一句,通过对书籍数量的描写,反映出诗人的学问不丰,内心可能感到一种局促。"行李船轻路匪遥"则表达了诗人即将启程,但由于行囊简单,旅途也不会太远。

最后两句"此□十翁肯相送,典钱沽酒了今朝",描述了一位老者愿意为诗人送行,诗人则用仅有的资金买酒,与老者共度这一天。整个场景给人的感觉是淡淡的悲凉中带着一丝温暖。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个人情感和佛教元素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异乡漂泊中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透露出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六月十七日十八日大雨闻贼欲降

谁遣青天变漏天,人閒无复有平田。

女娲鍊石端何物,子产禜龙未必然。

死徙衔冤终不雪,生存忍饿更堪怜。

腐儒自笑穷今极,旬月曾无一醉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六月半屡雨

甘雨作丰年,尤宜近伏天。

水无过大海,旱不救良田。

六月茅檐滴,千村饭灶烟。

山城秋意早,新粒市香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六月初七日雨始止初八日始晴

昨夕星初见,兹晨雾亦披。

徯闻平贼报,先赋喜晴诗。

□□犹如旧,新蝉未觉迟。

皇天已悔祸,小丑复奚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六月雨

六月今年雨,千山每日云。

稻登全可望,树密最宜闻。

预免忧饥色,先收破暑勋。

稍容骄蛤黾,且为屏蝇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