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豸诗.蟆子三首(其一)

蟆子微于蚋,朝繁夜则无。

毫端生羽翼,针喙噆肌肤。

暗毒应难免,羸形日渐枯。

将身远相就,不敢恨非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小小的蟆子比蚊子还细,早晨繁多夜晚就消失不见。
在细微之物上长出了翅膀,针尖般的嘴叮咬着皮肤。
暗中的毒害似乎难以避免,瘦弱的身体日渐干枯。
即便如此也要远远地靠近你,不敢怨恨这不公的遭遇。

注释

蟆子:指极小的虫子,此处比喻微小的烦恼或苦难。
蚋:一种小型的蚊类昆虫,体型微小。
朝繁夜则无:形容事物出现短暂、瞬息万变。
毫端:毛发的末端,形容极其细微之处。
羽翼:翅膀,这里象征获得行动的能力。
针喙:像针一样尖细的嘴,形容叮咬的器具细小而锋利。
噆:音zǎn,意为叮、咬。
暗毒:隐秘的、不易察觉的毒害或痛苦。
难免:难以避免。
羸形:瘦弱的身形,形容因受苦而身体衰弱。
将身:把自己的身体,引申为自身、自己。
远相就:即使距离遥远也要接近,比喻决心面对困难。
不敢恨非辜:不敢怨恨说自己是无辜的,表现了一种逆来顺受的态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蟆子(即跳蚤)的生存状态和危险处境。蟆子的微小体型在早晨显得繁盛,而到了夜晚则不见踪影。这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界生物的脆弱性和昼夜更替带来的生存挑战。

“毫端生羽翼,针喙噆肌肤”一句形象地描述了蟆子体型上的特点,它们虽然微小,但已经具有了类似羽翼和尖锐的口器,这些都是它们为了生存所拥有的自然装备。

然而,“暗毒应难免,羸形日渐枯”则揭示了蟆子的生活充满危险,它们容易受到外界有害物质的侵袭,使得它们的身体日益虚弱和枯萎。

最后两句“将身远相就,不敢恨非辜”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微小生命的同情之心。蟆子为了生存而不断地接近人类,但它们却不敢怨恨人类,因为它们明白自己的存在可能对人类构成威胁。

整首诗通过对蟆子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中微小生命的观察和同情,也反映出了生存环境中的弱肉强食法则。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虫豸诗.虻三首(其一)

阴深山有瘴,湿垫草多虻。

众噬锥刀毒,群飞风雨声。

汗粘疮痏痛,日曝苦辛行。

饱尔蛆残腹,安知天地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虫豸诗.蜘蛛三首(其二)

网密将求食,丝斜误著人。

因依方纪绪,挂罥遂容身。

截道蝉冠碍,漫天玉露频。

儿童怜小巧,渐欲及车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虫豸诗.虻三首(其二)

千山溪沸石,六月火烧云。

自顾生无类,那堪毒有群。

搏牛皮若截,噬马血成文。

蹄角尚如此,肌肤安可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虫豸诗.浮尘子三首(其二)

乍可巢蚊睫,胡为附蟒鳞。

已微于蠢蠢,仍害及仁人。

动植皆分命,毫芒亦是身。

哀哉此幽物,生死敌浮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