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

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 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 恸哭秋原何处村?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在白帝城中,遮天乌云涌出了城门,在白帝城下,瓢泼大雨像打翻了的水盆。
峡江急流的吼声像雷霆在轰击,翠树苍藤笼罩的烟雾使日月为之发昏。
战马不如归耕的牧马闲逸,战乱使原有千户人家而今只有百家尚存。
最为哀痛的是因战乱失去丈夫的妇女们还被赋敛盘剥得精光净尽,听吧,在秋天原野上正在放声痛哭的是哪座荒村?

注释

白帝:即白帝城。
这里的白帝城,是实指夔州东五里白帝山上的白帝城,并不是指夔州府城。
翻盆:即倾盆。
形容雨极大。
高江急峡雷霆(tíng)斗, 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指战马,比喻战争。
归马:从事耕种的马。
比喻战争结束。
诛求:强制征收、剥夺。
恸哭:失声痛哭。
秋原:秋天原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导致人民苦难的图景。开篇“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两句,以白帝城为背景,形象地表达了战乱频仍、天气变化莫测的氛围,云如烟雾般涌出城门,而城下则是大雨如倾盆之势,显示了一种动荡不安的情景。

接着“高江急峡雷霆斗,翠木苍藤日月昏”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紧张和混沌的气氛。高耸的江山、险峻的峡谷中雷鸣电闪,让人感到天地间的动乱。而“翠木苍藤”则描绘了一片被战火破坏后的荒凉景象,即使是树木也变得乌黑不堪,日月都被笼罩在这阴沉的色调中。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两句,则转向了战争对平民生活的影响。战马不及归来的家马悠闲自得,表达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无序。而“千家今有百家存”的数字对比,更是深刻揭示了战争导致的严重后果——家园破碎,只剩下极少数幸存。

最后,“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两句,则是对战乱中最受害者的深切同情。寡妇们在哀嚎之声中寻找着失去亲人的踪迹,而“恸哭秋原何处村”则表现了她们的绝望和无助,连自己的居所也变得不再可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战争后果的描绘,以及对平民苦难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作者杜甫对战乱的深切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白帝城最高楼

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石文诗

诗王本在陈芳国,九夜扪之麟篆熟,声振扶桑享天福。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石匮阁

季冬日已长,山晚半天赤。

蜀道多早花,江间饶奇石。

石匮曾波上,临虚荡高壁。

清晖回群鸥,暝色带远客。

羁栖负幽意,感叹向绝迹。

信甘孱懦婴,不独冻馁迫。

优游谢康乐,放浪陶彭泽。

吾衰未自安,谢尔性所适。

形式: 古风

石研诗

平公今诗伯,秀发吾所羡。

奉使三峡中,长啸得石研。

巨璞禹凿馀,异壮君独见。

其滑乃波涛,其光或雷电。

聊坳各尽墨,多水递隐现。

挥洒容数人,十手可对面。

比公头上冠,贞质未为贱。

当公赋佳句,况得终清宴。

公含起草姿,不远明光殿。

致于丹青地,知汝随顾眄。

形式: 古风 押[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