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研诗

平公今诗伯,秀发吾所羡。

奉使三峡中,长啸得石研。

巨璞禹凿馀,异壮君独见。

其滑乃波涛,其光或雷电。

聊坳各尽墨,多水递隐现。

挥洒容数人,十手可对面。

比公头上冠,贞质未为贱。

当公赋佳句,况得终清宴。

公含起草姿,不远明光殿。

致于丹青地,知汝随顾眄。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三峡中奉使时的景象和心情。"平公今诗伯,秀发吾所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诗才的赞赏与自我才华的羡慕。"奉使三峡中,长啸得石研"写出了诗人在三峡地区执行任务时,发现了一块可用于磨砺文字的石头,并通过长啸来表达内心的喜悦。

接着,"巨璞禹凿馀,异壮君独见"展示了这块石头的特大和非凡之处,而"其滑乃波涛, 其光或雷电"则形容了石头的光滑如同波涛,以及偶尔闪现出雷电般的光芒。

"聊坳各尽墨,多水递隐现"描绘了诗人使用这块石头写字时的情景,那些文字仿佛随着水流而渐渐显现。"挥洒容数人,十手可对面"则表明即便是众人同时书写,这块石头也足以承载。

"比公头上冠,贞质未为贱"通过比较,赞扬了这位诗人的品格和才华,并非凡俗。"当公赋佳句,况得终清宴"则是对诗人创作佳作时的美好愿景。

最后,"公含起草姿,不远明光殿"表达了对诗人未来能在文坛上有所建树的期许,而"致于丹青地,知汝随顾眄"则是在赞美这位诗人的才华,将其比喻为能够触及天地间的丹青之色,并且诗人才华横溢,即便是观者也能感受到其深远的意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三峡自然景观的壮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敬仰以及对未来文艺成就的美好憧憬。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石笋行

君不见益州城西门,陌上石笋双高蹲。

古来相传是海眼,苔藓蚀尽波涛痕。

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惚难明论。

恐是昔时卿相墓,立石为表今仍存。

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政化错迕失大体,坐看倾危受厚恩。

嗟尔石笋擅虚名,后来未识犹骏奔。

安得壮士掷天外,使人不疑见本根。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石龛

熊罴哮我东,虎豹号我西。

我后鬼长啸,我前狨又啼。

天寒昏无日,山远道路迷。

驱车石龛下,仲冬见虹蜺。

伐竹者谁子,悲歌上云梯。

为官采美箭,五岁供梁齐。

苦云直簳尽,无以充提携。

奈何渔阳骑,飒飒惊烝黎。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石犀行

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

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

蜀人矜誇一千载,汎溢不近张仪楼。

今年灌口损户口,此事或恐为神羞。

终藉堤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

先王作法皆正道,鬼怪何得参人谋。

嗟尔三犀不经济,缺讹只与长川逝。

但见元气常调和,自免洪涛恣凋瘵。

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

形式: 古风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