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最高楼

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尖峭的山城,崎岖的小路,以及插在城头的旌旗都暗自发愁。就在这样的地方,孤孤单单、若隐若现地耸立着一座飞腾的高楼。
云霾隔断连绵的山峡,群山如同龙虎在静卧;阳光映照着清澈的江水,波光好像鼋鼍在浮游。
扶桑西端的树枝遥对山峡的断石,弱水东来的影子紧接长江的流水。
拄着藜杖感叹世事的人究竟是谁?血泪飘洒空中,就在我满头白发回顾的时候。

注释

缥缈:高远不明之貌。
楼高势若飞,故曰飞楼。
坼:裂缝。
霾,指云色昏暗。
龙虎卧,形容峡坼云霾。
日抱:指日照。
鼋:大鳖;鼍:鳄鱼。
断石,指峡坼。
杖:拄(杖)。
藜:用藜茎制成的手杖。
谁子:哪一个。
泣血:形容极度哀痛,语出西汉李陵《答苏武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高楼所见之景象,并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世事的感慨。

"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攀登至城尖,远眺时感到心中的忧虑,同时也描绘出那高耸入云的楼阁给人以孤独与遥远的感觉。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 这两句通过对山峡和云雾、龙虎以及清澈江水的描绘,表达了大自然的壮丽与诗人闲适自得的情怀。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这里以“扶桑”指日落之处,“弱水”则是古代河名,诗人借景物写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最后两句通过“叹世”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而“泣血”则象征着深切的哀痛与无奈,“白头”暗示了时光流逝、年华老去。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笔法,更透露出一种超脱红尘、对人生有所感悟的情怀。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石文诗

诗王本在陈芳国,九夜扪之麟篆熟,声振扶桑享天福。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石匮阁

季冬日已长,山晚半天赤。

蜀道多早花,江间饶奇石。

石匮曾波上,临虚荡高壁。

清晖回群鸥,暝色带远客。

羁栖负幽意,感叹向绝迹。

信甘孱懦婴,不独冻馁迫。

优游谢康乐,放浪陶彭泽。

吾衰未自安,谢尔性所适。

形式: 古风

石研诗

平公今诗伯,秀发吾所羡。

奉使三峡中,长啸得石研。

巨璞禹凿馀,异壮君独见。

其滑乃波涛,其光或雷电。

聊坳各尽墨,多水递隐现。

挥洒容数人,十手可对面。

比公头上冠,贞质未为贱。

当公赋佳句,况得终清宴。

公含起草姿,不远明光殿。

致于丹青地,知汝随顾眄。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石笋行

君不见益州城西门,陌上石笋双高蹲。

古来相传是海眼,苔藓蚀尽波涛痕。

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惚难明论。

恐是昔时卿相墓,立石为表今仍存。

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政化错迕失大体,坐看倾危受厚恩。

嗟尔石笋擅虚名,后来未识犹骏奔。

安得壮士掷天外,使人不疑见本根。

形式: 古风 押[元]韵